原标题:陇南香山:山绿了民富了
本报记者 徐爱龙 张富贵
七月的陇南芳草青碧,苍黛凝重。淅淅沥沥的雨肆意挥洒着,不远处的大山云雾缭绕,使人仿佛置身烟雨江南。7月10日,记者跟随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深入陇南市礼县对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采访。
确保保护区完整
由礼县县城向西出发,约行驶1小时后,采访团一行来到了香山自然保护区全杜管护站。“我们对香山保护区进行了重新规划,使得保护区更加完整了。”礼县林业局局长康海告诉记者,1992年,省林业厅批准成立了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名胜古迹和珍稀动物。
据介绍,环保部西北督查中心在2016年指出了香山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保护区范围边界、功能区划和资源本底数据不清等问题,并要求逐项进行整改。“从2016年7月份开始,我们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香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康海说,对于范围和功能区尚不明确的问题,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数据、保护对象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和信息收集整理,将存在大面积农田、村庄、旅游景点等人口密度大、人为活动频繁,不具备设立自然保护区条件的地段进行了剔除重新区划,总面积由1992年批复的11330公顷、包括8个乡镇69个行政村减少到4100.2公顷,涉及2个乡镇12个行政村,进一步确保了自然保护区的完整性。
修复生态抓整改
根据中央及省里环保督查的反馈意见,礼县对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隐患和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排查和整改,发现蒲陈至香山、全杜至香山两条公路穿越香山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修建道路对周边的植被造成了破坏。
“我们已经对道路两旁破坏的生态环境完成了修复造林。”康海说,今年1月份,礼县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勘查的基础上,制定了公路建设生态修复造林方案,共栽植行道树6000株,种植紫花苜蓿20亩,达到了恢复治理要求。
2017年,在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区核查过程中发现,甘肃省大冶地质矿业有限公司所属的礼县楼房沟一带金及多金属矿详查探矿权区域与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存在部分区域重叠。“当时探矿所采用的槽探技术并没有对山体造成明显的破坏。”礼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翼飞说,按照有关规定,督促探矿权人甘肃省大冶地质矿业有限公司及时与林业部门进行了核查,严格按规定对重叠部分的区域进行缩减退出,缩减后面积为7.889平方公里。记者看到,楼房沟一带探矿作业过的地表植被已经自行修复,依然一片绿色。
康海表示,目前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重叠部分的企业探矿权退出和植被恢复项目已经全面完成整改,正在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考核验收。
规范管理促脱贫
在整改的基础上,礼县加大了对香山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根据工作需要,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经费予以保障。同时对香山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编制进行了调整加强,由原来的5人增加至8人,进一步加大了巡查保护力度,使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
“2016年全镇有16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被纳入护林员,每人每年可领取8000元工资,不仅增加了贫困人口收入,为全镇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更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的双赢。”龙林镇党委书记王勤介绍说。
龙林镇榆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甄海生就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前些年,甄海生一直靠在建筑工地抱砖下苦力挣点零花钱,家里种植的花椒树无人照料,一直让他放心不下。今年他被纳入村护林员后,心里的疙瘩终于解开了,“不仅能照顾家人和花椒树,还能在家门口挣钱,保护家乡的绿水青山,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甄海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