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人

蜀道申遗不可缺少“陇蜀古道”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2-08 19:19)
文章正文

2015年5月,蜀道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确定了申遗的核心区域3700多平方公里,涉及广元、绵阳、德阳、巴中、南充、达州6个市的22个县区。2016年4月,四川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省政府决定成立了“四川省蜀道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本来应该川陕甘三省联合申报“蜀道世界双遗产”,现在只是四川单方面积极申报,陕甘两省对蜀道申遗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形成“蜀道”这个统一概念,强调各自的独特性,行动也不积极,未能共同助推蜀道申遗。这样做,既不能保持“蜀道的原真性、独特性和完整性”,不符合国家“多省捆绑众多自然和文化遗产节点形成集团效应”的初衷,也没有加强省际间的沟通与合作,消除行政区划的阻隔”。蜀道申遗,既不能缺少陕西境内与蜀道相通的古道,更不可缺少甘肃境内与蜀道相连的古道。我国报送申遗文本时,应体现蜀道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扩大自然和文化遗产节点,增加申报核心区域,川陕甘三省应通力合作,同心同德,互相借鉴,众志成城,共同助推蜀道申遗。

从倡导“蜀道申遗”到联合国列入“预备名录”七年间,甘肃陇南境内与蜀道相连的古道,没有引起国家文物部门和国家申遗专家的重视,他们认为陇南境内的古道不属于“蜀道”范畴,人为地将“陇蜀古道”边缘化。下面,重点谈一谈“蜀道申遗不可缺少陇蜀古道”这个问题。

从自然地貌来看,甘肃陇南与四川广元、陕西汉中山水相连,同处秦岭南,多为嘉陵江水系,地形西北高、东南低。陇南境内的嘉陵江两大支流西汉水和白龙江,贯通着祁山古道和阴平古道,无数条支道基本上是沿着这两大水系的河谷分布和贯通,条条古道都与蜀道相连、相通。

从历史变迁来看,陇蜀古道的用途,基本上是兵道与商道交替使用。祁山古道和阴平古道,最初主要因三国蜀汉北伐和曹魏灭蜀汉,作为兵道而闻名于世,当然,古道的最初命名,还是因为有祁山和阴平郡。太平盛世,祁山古道和阴平古道主要为商贸通道,是西北茶马古道中的重要一段,使陇南地区成为川陕经甘肃进入青海、西藏和新疆的必经孔道,扼甘陕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历史上,广元、汉中、陇南还先后被蜀国、苴国、葭萌、蜀汉、仇池国、北魏、利州路管辖,为历代的古道相通、相连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自然和文化遗产来看,陇南山川秀丽,气候温润,森林茂密,资源富集,被誉为“陇上江南”。文县天池、宕昌官鹅沟、康县阳坝等国家级森林公园、武都裕河原生态风光、万象洞地质公园和徽县古道路标千年古银杏树等,是典型的自然遗产。早在7000多年前陇南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和人祖爷伏羲诞生地仇池山伏羲洞、礼县秦始皇先祖墓地大堡山、成县东汉时期的摩崖石刻《西峡颂》、礼县祁山武侯祠及三国古战场,以及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姜维大战铁笼山、魏将邓艾“得陇灭蜀”、成县杜甫草堂、宋将吴玠吴麟抗击金兵、栗川宋代白塔、武都石门九天圣母庙、武都大禹治水祠堂大禹庙、武都五凤山道教圣地、宕昌红军长征哈达铺等,是典型的历史文化遗产。

陇南丰富的“交通遗存”,在秦陇与巴蜀之间,起着关键连接作用,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行政建制或者交通要道而言,在历史上均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完全符合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标准,应该是蜀道申遗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四川单方面将蜀道申报为世界双遗产,那么,陕西、甘肃境内符合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并与蜀道相连的古道,就很难被纳入联合国申遗的提名地。

蜀道申遗现在已经进入冲刺期,到2018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投票表决,只有两年时间。陕西、甘肃不能坐失良机,应加强与四川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义不容辞地共同做好蜀道申遗工作。

第一,川陕甘三省通力合作,共同助推蜀道申遗。蜀道集军事要道、商贸通道、交通命脉、文化长廊、生态奇观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原真性、完整性和独特性。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交通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被称之为“世界奇迹”。但自蜀道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开展以来,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蜀道涉及川陕甘三省十市(四川广元、绵阳、德阳、巴中、南充、达州,陕西汉中、宝鸡、安康,甘肃陇南),申遗工作协调难度大,整个申遗工作“热在市县,冷在省上”,加上沿线绝大多数城市均为秦巴山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人才缺乏,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制约了蜀道申遗。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文化遗迹保护意识薄弱,导致一些古道遗址和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损毁,同时,还有大量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尚未纳入保护视野。最为突出的是川陕甘三省严重缺乏沟通与合作,不仅认识不一致,而且行动不统一,对蜀道申遗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对“蜀道申遗”的名称各持己见。现在,蜀道已被纳入联合国申遗的提名地,我们再不通力合作,就会失去申遗的机会。四川广元、陕西汉中、甘肃陇南三市应主动挑起蜀道申遗重任,加强省际之间、市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建立申遗工作机构,落实申遗专项经费,踏勘古道现场,整理古道资料,制定保护措施,整治保护环境,恢复古道遗址。绝不能将陕西、甘肃境内与蜀道相连的古道排斥在蜀道申遗之外。陕西、甘肃更不能坐等其成,错失蜀道申遗良机,错失提升精品文化旅游线路的良好机会。

第二,尽快对现有遗存摸清家底,进行考察调研、考古发掘和学术研讨。世界遗产共有10项标准(自然遗产4项、文化遗产6项),申报项目若被联合国审定满足至少其中一项,就可申报成为世界遗产。而要入选双遗产,则需满足自然、文化遗产标准各一项。蜀道究竟符合哪些标准?川陕甘三省应安排专项经费,组织专家组和有关科研院所迅速开展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等工作,同时会同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数十位专家研讨,提出蜀道符合古代中国两河文明交流融合的杰出范例、中国西部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带与濒危物种栖息地等标准。陇南境内不少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世界唯一性,市里应组织专家对古道进行现场踏勘,收集整理资料,弄清古道的走向和分布,查清古道沿线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包括驿铺、关隘、城池、古碑、古亭、古塔、古庙、古墓、古树、古街、古村落、古战场、古诗文、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风民俗等,为编制、递交世界遗产申报文本提供第一手资料。申报文本是摸清蜀道范围内各项资源家底,评估其与世界遗产标准的符合性,以便联合国专家“按图索骥”进行评审。专家提出蜀道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必须提供充足佐证,证实其真实性。陇南市就是要尽快地对境内的古道进行现场勘查、考察调研、考古发掘和学术研讨,让蜀道申遗的国家专家认可,让国家建设部门和文物部门认可,把由一省负责蜀道申遗提升为国家行动,由国务院牵头负责蜀道申遗工作。

第三,环境综合整治和保护并从制度上支持。完成申报文本,还需三个附件,就是《蜀道总体保护规划》、《蜀道环境综合整治大纲》和《蜀道保护管理办法》。这背后关注的则是如何还原并保护蜀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由于历史原因,蜀道保护一度未得到应有重视。在某旅游热门地段,一条仿古小径袅袅绕绕地延伸向前,而真正的蜀道却湮没在半人高的荒草中,没有任何标识。蜀道上的石板,常常被当地农民拿去修了猪圈。综合整治,就是要还原蜀道本来的模样,与景致不符的瓷砖墙壁要拆除,被挪作他用的蜀道石板要追回,破损坍塌的古迹要恢复遗址。这并不意味着各地可自行其是,而是要按照环境综合整治大纲的统一标准进行,以免恢复不当、破坏资源。而制定总体保护规划、保护管理办法,将从制度上给予保护。三个附件就是各地开展综合整治、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蜀道申报双遗产,只要准备工作充分,申报的时间才会大大缩短。计划2017年完成各项工作,正式递交申报文本并接受联合国专家现场评估,预计2018年将提交世界遗产委员会审定。

第四,加强社会宣传引导,使蜀道申遗工作获取最大限度的社会共识。要重视蜀道保护和申遗的宣传工作,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蜀道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价值、意义、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基本知识,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要从历史、考古、文化、科技、交通、环境等各个不同角度,制作能充分反映蜀道自然和文化遗产内涵的丰富多样的宣传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各种媒体,面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取得最大限度的社会共识;要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对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主动地公布权威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通过中央、省市新闻宣传部门和媒体,广泛宣传蜀道申遗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报道蜀道申遗工作的进展情况,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确保蜀道申遗成功。

朱福全  唐平  高天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