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人

宝鸡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市政府文件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助力宝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

(来源:网站编辑 2023-11-15 02:45)
文章正文

索引号:010808417N/2020-02128  
发布机构:宝鸡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0-11-20 08:32:29  
名  称: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助力宝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有 效 性:有效   文  号:宝政发〔2020〕17号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助力宝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 2020-11-20 08:28:03 浏览次数:次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和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以及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助力宝鸡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和对陕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建设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强市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更加有力地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为宝鸡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坚实的气象保障。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富有特色,满足宝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符合国家新时代气象现代化要求的新型气象事业结构和“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智慧气象业务体系,气象事业整体实力、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位居全省前列。全市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暴雨过程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强对流等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间提前40分钟以上,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标准化率达到100%,公众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稳步提升,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应急、农业农村、交通、文旅等气象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气象服务宝鸡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三)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完善气象事业统筹协调机制,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整合地方和部门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气象强市建设。统筹推进城市和农村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提高防范化解气象灾害重大风险能力。

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实施气象科技创新,针对发展短板,着眼服务需求,聚焦气象应用关键技术,强化宝鸡智慧城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着力提高预报预警科技水平,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在防灾减灾中的“避害”作用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趋利”作用,围绕宝鸡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变化应对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提高气象保障综合能力。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体制机制,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1.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坚持属地为主、综合减灾原则,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发挥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作用,建立气象、应急、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等多部门协同工作、会商研判和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联动响应机制。落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压实县镇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整合气象信息员、网格员、群测群防员职能,建立“多员合一”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推动气象巨灾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2.加大先进技术应用研究。强化风云气象卫星、高分卫星、气象小卫星等天基观测网数据应用,建设以风廓线雷达、相控阵雷达、微波辐射计、大气电场仪、无人机等新型探测设备为重点的空基观测网,优化升级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织牢织密地基观测网。组建气象重点实验室,围绕宝鸡高影响天气核心预报技术进行攻关。建立灾害性天气自动监测预警业务系统,形成监测敏感度和准确度更高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产品。

3.不断提升人影作业能力。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布局,推进地面作业站点高炮、火箭双配置,实施地面作业装备的自动化改造,实现人影作业全覆盖。依托宝鸡机场建设工程,在凤翔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专用飞机地面保障基地和飞机人工增雨(雪)作业指挥业务系统。继续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地面固定作业点标准化建设,固定作业点安全等级全部达到II级或以上。在陇县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宝鸡优势果业区人影地面保障基地。

(二)突出科技支撑,全面增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4.提升气象监测预报精准水平。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发展智能观测业务,加快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优化升级地面气象观测网,建设空基、天基监测网,提高观测站点密度和观测要素数量,逐步实现全时全域全要素气象综合监测。发展智能预报业务,建设宝鸡精准数值预报模式、快速更新网格实况分析、月季年客观化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基本形成预报预警和服务评估应用的网格实况数据平台。发展智慧气象服务,建设智慧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加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传播设施建设,全面畅通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实现预警信息快速靶向发布。

5.加强气象监测数据资源共享。实施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智慧气象保障示范项目,开展以应用为主的智慧气象服务技术研发,提升水利、交通、旅游、林业等行业智慧气象服务能力,打造气象服务一体化智慧平台。统筹行业社会监测资源,共享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环境、交通、公安与气象等部门监测数据,开展一网多能立体观测。

6.加强气象基层台网建设。实施基层台站建设改造工程,加快基层台站监测预报、应急保障设施提升改造,配套建设必要的工作人员工作生活用房,确保“十四五”基层台站基础设施改造实现全覆盖。建设卫星遥感应用平台,开展山林、水体、农田、城市、大气等典型生态系统和生态要素遥感监测,准确掌握气候变化最新情况。

(三)坚持趋利避害,提高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7.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立健全气象遥感监测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森林草原热源火点等联动机制,加强生态风险气象预警、生态经济气象支撑、生态治理气象服务。在“两带三区”(渭河生态防护景观林带、西宝高速公路景观林带、秦岭北麓水源涵养林区、关中田园生态景观区、渭北生态经济防护林区)建立生态气象自动监测站,健全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秦岭自然保护区、千渭湿地公园等生态气象监测网,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

8.做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气象保障。健全大气污染防治联合会商机制,建立重污染天气预警、空气质量预报、遥感监测信息的联合会商制度,完善空气质量预报方法,全面提高重污染天气过程预报的精准度。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和控制策略研究,加强大气污染气象成因解析,逐年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增雨改善空气质量常态化作业能力,全面提高大气污染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服务水平。

9.实施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设秦岭大气本底站,完善秦岭剖面观测站,为秦岭生态气候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建设雷电监测站网,实现精细化雷电临近预警预报和雷电安全风险防控。建立环境气象预报预警平台,联合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综合分析会商和跨区域人影作业。大力开展“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气候标志”“避暑旅游样本城市”等生态气候品牌创建。

(四)加强服务保障,助力宝鸡关天副中心城市建设

10.强化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围绕大宗粮食、设施农业、特色经济林果等建设农业气象试验站和农业气象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全面优化重点区域的大型地表蒸散观测、实景观测等农业气象监测设备,构建农业气象观测站网、气象为农服务大数据云平台。建立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涉农企业等重点服务对象信息库,重点服务对象的“直通式”服务覆盖率达95%以上。完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溯源体系,打造基于精细化服务的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形成矮砧苹果、高山蔬菜、猕猴桃、中药材、设施农业等一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争创全国猕猴桃优质生产现代农业气象信息技术示范基地。

11.强化民生保障气象服务。完善城市暴雨内涝、降水监测预报、雷电等基础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城市精细化气象观测网,及时发布城市内涝等风险预警信息。将气象服务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推动城市气象智能观测、灾害风险智能感知和分区预警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人口密集区气象服务和面向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交通等城市安全运行气象服务水平。以法门寺、关山牧场、大水川等景区为试点,开展景区智慧旅游气象服务示范点创建,开发全市3A级以上景区气象实况、预报、预警产品,向广大群众推出全域、全天候气象推荐旅游服务。建设基于气象敏感性疾病风险预测预警的公众疾病预防健康气象服务平台,为群众健康提供保障。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高质量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气象科技馆。

12.强化重大活动气象服务。高水平做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等国家重大体育赛事、国际生态半程马拉松赛等区域性体育活动的重要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建立重大活动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试验流程和标准规范,提升重大活动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推进气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强组织协调,研究解决问题,明确工作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一盘棋”思想,深化合作、密切配合,支持我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市气象局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建立督查考评机制,对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定期通报进展,确保工作实效。

(二)加大支持保障。各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将支持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在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军民融合等领域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全力助推我市新时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安排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气象服务领域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足额确保气象事业发展所需。

(三)建强人才队伍。加大气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将气象系统干部纳入市县干部培训计划,组织优秀骨干上挂下派,不断夯实气象事业发展根基。同时,将气象高层次人才纳入地方人才工程予以支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力量,建设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

宝鸡市人民政府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