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爆发都是厚积薄发
天水亦是如此
在声名鹊起之前
天水多的是无人过问的时光
少有人知天水在哪里
少有人知天水有什么
甚至少有人知道还有一座城市叫天水
如今从籍籍无名,到高朋满座
似乎只在一夜之间
于是有人问
天水,凭什么?
我想
天水凭的是苍茫陇上的风月无边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麦积胜景,绚丽多变,摄影师@伏国庆&杨春&鲁罡,上文出自《秦风·蒹葭》)
▼
凭的是横刀立马的热血男儿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请横屏观看,武山水帘洞,山体沟壑狂放不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上文出自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诗中所提“飞将”为西汉名将李广,出生于甘肃天水,有“飞将军”之雅号)
▼
凭的是自伏羲一画开天时
八千年来这片土地始终如一的守候
(请滑动查看,麦积山石窟释迦牟尼像,脚下是他的儿子罗睺(hóu)罗,释迦牟尼是佛祖亦是父亲,柔软与威严皆定格在他想要触碰又收回的手,摄影师@李文博)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守
似乎已成为这片土地的习惯
八千年前
先民守一方水土
三千年前
英雄守一个初心
如今
天水的人民在守一次云开
01
守一方水土
天水身处甘肃东南
像一枚纽扣
联结着中原、西北与西南
将视角拉高,俯瞰大地
其位置之精妙一览而尽
(请横屏观看,天水区位及地形图,制图@高俪倩/星球研究所)
▼
东部与关中相隔陇山
南部又有秦岭横卧脚下
渭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城
奔向关中
(广义的陇山一般指六盘山脉,下图为六盘山的层层梯田像涟漪又似指纹,摄影师@彭兴隆)
▼
天水夹在两山之间看似封闭隔绝
河流却切割出对外沟通的道路
可攻可守,可进可退
(夹在山间的天水市秦州区和麦积区,把手机横过来,会看到一只巨大的“鳄鱼”,图片来源@长光卫星,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在以中原为政治中心的时代
天水便是守在关西的最后一扇大门
捍卫着中原,沟通着西部
正如南宋名臣虞允文所言
“关中,天下之上游;陇右,关中之上游”
但对于中原人民来说
翻越陇山,跨过天水
便意味着远离家乡
从此乡关不可及
因此,在文学意象中
天水的底色是忧愁而苦寒的
一千多年前,杜甫为躲避战乱逃离至天水
远离故乡,兄弟离散
只觉得天水的月色不及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天水的城市分外孤独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上文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下图为南郭寺中的杜甫雕塑,摄影师@李伟,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杜甫在天水思念亲人、思念故乡
更思念李白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上文出自《梦李白二首》,下图为天水李子园林场秋色浓郁,摄影师@杨春)
▼
但莽莽群山、涓涓流水
还有那层层堆叠的土台
分明在说
天水是灵动而多彩的
它可以是粉装玉琢的
(请横屏观看,天水仙人崖冰雪玲珑,摄影师@伏国庆)
▼
可以是云雾迷蒙的
(云深处的南山佛塔,摄影师@杨春)
▼
总以为的千沟万壑
在这里也可以是良田万顷
(请滑动查看,黄土高原上的油菜花和梯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左雪兰)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天水以一种“很不甘肃”的模样
在西北大地点下一幅江南图画
“陇上江南”,由此而来
甘肃至今流传着一句俗语
“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
依山傍水、土壤肥沃
大地准备好了一切
即将酝酿一场文明
数千年前
天水一带的大地湾先民
率先在这里聚集生活、建立村落
脚下的沃土是最好的材料
捏塑、图绘、烧制
一件件精美的彩陶诞生
这是黄河流域最早的彩陶
(大地湾出土彩陶,摄影师@梦物如颜&视觉中国,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或许是事务繁多需要标记
大地湾先民们
在陶器上刻画神秘的符号
是他们埋藏了数千年的秘密
这是中国原始文字的雏形
(大地湾陶器符号示意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一圈圈平整的台地正是作物生长的天然舞台
于是他们在这里开垦耕种
这里出土的谷物种子
将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时间上推了1000年
历经数千年的营造
人们终于走出了阴暗的地穴
建造起宽敞明亮的会堂式建筑
此外,聪慧的先民用随手可见的姜石
烧煅出既可抗压,又可防潮的建筑骨料
竟与十九世纪西方发明的混凝土极为相似
或许是记录一场狂欢
或许是札记一次祷告
他们用炭在地面寥寥描出一幅绘画
这便是中国最早的地画
(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左侧为F371房址,摄影师@makerD尝试)
▼
这里的文明在大地湾先民的守护下
发荣滋长、迁徙演变
与其他同样辉煌灿烂的文化一起
汇聚而成大名鼎鼎的仰韶文化
山川孕育出生命,生命守护着文明
一年年一岁岁
无数的文人武士来到天水
又从天水一次次走向更广袤的万里山河
忍辱负重,披荆斩棘,跋山涉水
皆因心有所守
皆为心中所守
02
守一个初心
①
秦人守一个不甘
秦
一个配得上所有豪迈壮阔形容词的朝代
然而,在秦成为秦之前
嬴姓族人的先祖
也曾在天水一带
有过一段艰辛而暗淡的岁月
商朝时
嬴姓族人是商王室所信赖的诸侯
但局势瞬息万变
成王败寇皆在一夕之间
商,败了
(西周利簋(guǐ),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史诗,摄影师@路客看见,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一夜之间,赫赫诸侯沦为阶下奴隶
连“嬴氏”这一族号都被剥夺
失去了一切的嬴姓族人被视作“顽民”
被驱赶、被压制、被排斥
其中一支迁至西垂(今陇南礼县东部)
(战国时秦骑兵俑,摄影师@Sing行摄,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这时的西垂还是西戎的居地
嬴姓族人西迁至此
要忍受着周王室的屈辱
和时刻被西戎吞并的危险
不甘,不甘,不甘
但他们什么都没有
只有这山川与河流
是啊!
有山原!有川谷!有这片土地!
这里正是畜养马匹的宝地
(请横屏观看,关山牧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和甘肃张家川的交界处,这里是秦始皇祖先养马的地方,摄影师@赵高翔)
▼
那时的马匹是一个国家离不开的战斗力
于是嬴姓族人非子靠着养马
被发现、被重视、被赏识
终于变成了周王室的附庸
讨来一块封地
秦邑(今天水张家川县附近)
也重新获得了祭祀始祖的权利,号为
秦嬴
秦人自此为秦人
(秦有披膊的石铠甲,摄影师@张天柱&白阳,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抓住机遇的秦人之后更加拼命
上阵伐戎,死守关西
一代又一代
父亲战死,儿子继之
一步又一步
从奴隶到附庸到大夫到诸侯
从秦邑到西垂到汧(qiān)邑
(西周时期秦封地示意图,制图@高俪倩/星球研究所)
▼
黎明来临之前
总要捱过黑暗
300年,13代
守着一个不甘
守出一个大秦
②
英雄守一个夙愿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写下这篇言辞恳切的《出师表》后
诸葛亮便挥师北上,征伐曹魏,兴复汉室
如何北伐,从何突破
关西之守的天水成了首选
若自天水迂回进攻关中
地势相对平坦,且有险可借
加之天水与关中的绝妙关系
占据了天水,就有机会攻占关中
进而一统河山
如同千年前的秦人一般
(高铁沿渭河自天水驶向关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可惜的是,诸葛亮所托非人
马谡痛失街亭
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此后,诸葛亮的一生中
五次北伐,二出祁山
皆以失败而告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史书记载诸葛亮两次从祁山出兵伐魏为两次,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自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上文出自杜甫《蜀相》,下图为天水境内渭河峡谷,公路铁路穿过一个个隧道,去关中再也不是难事,摄影师@邓建峰)
▼
十余年后
他的部下姜维掌管蜀国兵权
这个天水出生的将军,本属魏国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归顺蜀国
后深受重用,被赞为“凉州上士”
如今恩师已去
姜维一心想要实现他的夙愿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然而,时移世易
姜维握兵权后
九伐中原,虽胜多败少
却再无力复兴汉室
(如今的天水市甘谷县航拍,甘谷是姜维的出生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263年,蜀国灭亡
昔日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至暮年
据民间传说
姜维死后,被剖腹分尸,弃于荒野
魏军还派专人把守,不得埋葬
他的部下冒死偷回了他的战靴,葬在甘谷
乡亲们为让其魂魄找到回家的路
世代传唱着为他而作的《招魂曲》
▼
“姜家庄灯笼哟,靠南山灯笼哟,南山背后有个水盆盆哟,南山顶上灯笼红。
姜家庄灯笼哟,靠南山灯笼哟,一棵松柏一盏灯哟,
靴子坪的灯火万年红(魂),万年红(魂)。”
这个天水男儿
赤胆忠心姜伯约
用一生去守一个夙愿
③
神佛守一个信仰
魏晋南北朝时
宣扬轮回因果的佛教开始兴盛
很快被统治者推崇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
一时间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
纷纷投身于虚幻的彼岸世界
在山崖上开凿佛龛避世
成为风靡的修行方式
藏匿于山谷间的麦积山迅速变成了
佛国圣地
由于麦积山石质结构松散,不宜雕凿大型佛像
工匠便以石为胎,外裹泥巴便于雕塑
称石胎泥塑
(滑动查看,烟雨麦积山及第4窟前廊上满排的佛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它守护着西来旅人的
万里关山
西域僧人大量涌入中原
他们长途跋涉、翻山越岭
一路在大漠中穿行
飞沙走石,九死一生
当他们东行至天水时
这里的景色与来路相比无疑是天堂梦境
且只要到达天水
便意味着下一站就是中原
于是信众们便在麦积山雕刻佛像
他们一路走来一路雕刻
用虔诚铺就着去东方大国的道路
感谢神灵保佑他们一路平安
(麦积山石窟微笑的小沙弥,被誉为东方微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它守护着乱世女子的
悲凉无奈
乙弗氏,西魏的开国皇后
她本是名门望族之女
才华横溢,容貌姣好
她的丈夫元宝炬也对她百般疼爱
奈何帝王无爱情
更何况是一个傀儡皇帝
为了与一直不断侵犯的柔然和解
元宝炬必须以皇后之礼迎娶柔然公主
(麦积山石窟第43窟主佛右侧站立菩萨,43窟是最初安葬乙弗氏的“寂陵”,摄影师@李文博,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乙弗氏只好削发为尼,让出后位
但年轻的柔然公主依旧不肯放过
乙弗氏无奈离开了长安,来到麦积山修行
临行前,元宝炬偷偷嘱咐乙弗氏蓄发
许诺来日还会再见
却没想到走漏了风声
可怜的乙弗氏没有等来迎她回宫的圣旨
却等来了命她自尽的一纸诏书
绝望、失望、无奈、无力
皆伴随她长眠在了石窟之中
(下图为麦积山石窟第44窟佛像,许多学者认为其主佛形象就是仿照乙弗氏而塑造的,旁边的第43窟是最初安葬乙弗氏的“寂陵”,摄影师@李文博,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221个窟龛
10632塑佛像
900多平方米壁画
一千多年的守护
(星轨下的麦积山石窟,摄影师@鲁罡)
▼
如今所有的希望、不甘、爱恨、无奈
都融在了时光里
跟这片土地一起沉睡
而土地上的人们
在晨钟暮鼓之中
躬耕着生活
守候着云开
03
守一次云开
远离了风云千墙后的天水
是可爱而鲜活的
荞麦
是生长在这片厚土的“精灵”
天水人对荞麦的运用
可谓是出神入化
把荞麦去皮、碾碎
浸泡、研磨、过滤
接着倒入沸水熬煮、翻搅
在荞麦糊成粘稠的胶状时出锅冷却
再用特制的刮刀刮成条状
一碗“捞捞”就做好了
如果将荞麦糊继续熬煮
则会开启“进阶模式”
出锅冷却,徒手掰块
配上甘谷辣椒做的辣油
恭喜你,成功解锁“呱呱”一碗
(天水的早餐“C位”捞捞、呱呱和然然,然然做法与呱呱类似,原料为土豆淀粉,摄影师@糯米米米,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别急,将面糊继续煨烤
彻底烘干水分
得到像锅巴一样的东西
呱呱的朋友“皮皮”就做好了
(油泼辣椒为一切“注入灵魂”,摄影师@杨光)
▼
捞捞、呱呱、皮皮
燃燃、削削、鱼鱼
可可爱爱的叠词背后
是世代天水人对这片土地
淳朴而深沉的爱
除了荞麦
凡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都能被聪慧勤劳的天水人
打磨出独特的风味
苦苣菜做成的浆水
糜子做的黄米糕
油和面团烤成的猪油盒
还有鲜香的杏仁茶
甘苦融合的罐罐茶
……
朴素的食材浓缩着天水数千年的光阴
于舌尖绽放
(天水罐罐茶,通常会搭配红枣和冰糖,慢煨细呷,入口苦涩末了回甘,摄影师@陈宗义)
▼
万般风味皆离不开这片土地
天水的美食也不尽是粗放的
享誉国际的花牛苹果
红润的秦州大樱桃
还有下曲葡萄、秦安蜜桃
一框框看似不属于这里的果品
用饱满的果实证明着这片土地的生命力
(色泽诱人的花牛苹果,摄影师@潘泉)
▼
而每当炊烟散去,夜幕降临
闪烁了数千年的星河笼罩大地
总让人想起
数千年前的人们也曾如此
守望过头顶的苍穹
于是天水人民在渭河岸边
与全华夏儿女一起举办伏羲大典
就着钟鼓声向数千年前的祖先
诉说着吾辈尊崇
(天水伏羲庙,摄影师@卢文)
▼
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
流传至今已成为更加多样生动的社火
耍龙灯、耍狮子、跑旱船
踩高跷、纸马舞、扭秧歌
锣鼓喧天,笙歌鼎沸
(天水秦安舞龙,摄影师@makerD尝试)
▼
数千年前秦人在这里蓄马、练兵
放牧与武术便逐渐结合
催生出节奏明朗的秦州鞭杆舞
精湛的雕刻技艺
换了方式依旧散发光彩
木雕是粗犷有力的
竹雕是精巧细致的
漆雕是古朴典雅的
(伏羲庙的龙凤木雕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2020年,天水市首列有轨电车开通
名为“伯约号”
这是天水守护英雄的独有浪漫
(伯约号电车,摄影师@沈冠,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时代的浪涛不停拍打
天水亦无法停止脚步
守过去,也要守未来
但天水的路太难了
农业是天水的优势
但仅靠农业无法立足
可做支撑的工业又寥寥无几
身处经济薄弱的西北已是不易
可供城市生长的平原又少之又少
拥有全省排名第二的人口
生产总值却仅在全省第四位
(经过天水市内的陇海铁路,陇海铁路始建于1904年,连接兰州与连云港,修建过程极其艰辛坎坷,经历了清末自建国的各历史阶段,摄影师@郑斐元)
▼
在东部城市竞相突破经济大关时
2020年,天水才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却无法同步
天水渐渐隐匿在了视野之外
告别了激荡磅礴的风云时代
沉寂千年的天水人民
生于斯,守于斯
在无人问津的岁月里熬煮时光
用自己的方式
守护着山河大地
守护着祖脉流传
(麦积山石窟121窟,菩萨与弟子在“窃窃私语”,举起的双手看似合掌,但微微分开的指尖又好似在鼓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而今守得云开
他们笨拙而真诚地
守护着八方涌来的人潮
他们敞开怀抱拿出最好的东西
他乡的游子也远隔万里竭尽全力
但当热闹归于平静
天水人民一如既往守着这片热土
如同天水守着关西
神佛守着大地
这就是天水
于文明肇始之时
于东西交汇之处
天水数千年来守在这片土地
守一方水土
守一个初心
守一次云开
(天水打铁花表演,“一打政通人和,铁花献瑞,二打天降百福,神州同乐,三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摄影师@makerD尝试)
▼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熊火
图片:周昫光 地图:高俪倩
设计:张琪
审校:向不像&黄太极&陈景逸
封面摄影师:伏国庆&makerD尝试
审核专家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魏文斌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1]王光庆.天水通史[M].中华书局,2014.
[2]王洪宾.天水市志[M].方志出版社,2004.
[3]苏海洋.陇右史地论稿(陇右文化研究丛书)[M].中国社科出版社,2014.
[4]伏俊琏,周奉真.甘肃文化史[M].中华书局,2022.
[5]薛世昌,孟永林.秦州上空的凤凰:杜甫陇右诗叙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6][美]比尔·波特.丝绸之路[M].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
[7]刘光华.甘肃通史[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8]王小君.文学文本中陇山意象的地理学解读[C]//陇山文化发展论坛(2015).2015.
[9]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天水麦积山[M].文物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