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婺源,大家总能想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近几年来,随着合福高铁和九景衢高铁的开通,婺源也逐渐成了上海周边过年的热门目的地,车程不过三个多小时。
浓浓的年味,不仅给游客带来了不同的春节体验,更为当地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致富经”。用交通促进旅游,用旅游反哺农村,婺源走出了自己的“最美乡村”发展之路。
“双高铁时代”,越来越多人来过年
“你来数数这里有几个‘寿’字?”
“一、二、三、四……”
大年初二是难得的大晴天,思溪延村的“百寿花厅”迎来了一次客流井喷,很多游客都驻留在花厅门前数数,据说小小花厅内藏着100个“寿”字。除了前檐的十片隔扇门的锁腰板上雕刻了不同字体的96个“寿”字,隐藏在花厅内的还有3个,还有一个“寿”字,始终也找不到。
“大家到外面来看花厅,这个建筑的整体造型就是一个大写的‘寿’字。”经过导游一番介绍,大家才恍然大悟,不禁佩服古人隐藏在建筑中的大智慧。
百寿花厅的门上刻着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摄影/查睿
与往年的“扎堆”式旅游不同,今年春节,婺源迎来了一大批“安静”的游客。品味徽派古建筑,成了婺源继赏花、晒秋后的“新名片”。
相比于文化气息浓郁的儒商村落,位于深山的古村落篁岭,反倒是更加热闹,每一座民居前,都在上演婺源传统的迎新游戏——投壶、钓鞭炮、踩高跷、滚铁环、抽陀螺等,还有米脆、汽糕、清明粿等当地特色小吃,吸引了不少上海游客驻足。
“春节虽不是婺源旅游的旺季,但也算得上是小高峰。2017年春节,婺源县共接待游客56万人次,其中大年初四游客最高峰日接待量达16.9万次。”婺源县旅游发展中心主任王晖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两年来,来婺源过春节的游客增长率均保持10%以上,预计2018年春节将增长20%,达到67.2万人次。
据他介绍,如今婺源进入了“双高铁时代”,散客数量大幅上涨,占比高达90%。另外,春节期间的游客人均消费也大幅增加,预计在2000元以上。“根据以往的抽样调查,上海游客大约占比5%~10%。”
旅游反哺,贫困村变身小康村
在婺源旅游发展的17年间,交通带来的便利有目共睹,尤其是合福高铁通车后,婺源开始搭上“高铁”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虽说婺源旅游早在2001年就已经打出一定的名气,但在十年前,上海来婺源旅游可没如今方便——婺源既没有火车站,也不通高速公路,上海直达婺源必须乘坐大巴,途经一段盘山公路,耗时大半天。
如今,上海往返婺源不仅可以全程高速公路,更有多趟高铁可供选择,路程也缩短至3.5小时。王晖表示,选择乘坐高铁的游客占35~40%,自驾车为6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游客多了,婺源人民也富了。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无论是景区分工还是自主创业,不少人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不再需要外出务工。王晖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傲人”的数据——全县直接从事旅游人员突破8万人,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间接受益者突破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近70%。全县人均居民存款余额突破3万元。
村容村貌也更加文明整洁了。为了扩大乡村旅游的覆盖面,婺源县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完成了879个新农村建设点,投资1.2亿元完成了29个美丽乡村建设,精心打造了官桥、漳村、金竹、马家、上梅洲、石门等一批高品质示范村点。
“我们的‘篁岭模式’摸索出了一条解决‘农村空心化’和精确扶贫的新路子。”王晖告诉记者,以前的篁岭因为交通不便,村民纷纷外迁、房屋大面积倒塌,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但是,通过旅游产权收购、村民搬迁安置等“整体搬迁、精准返迁、产业融动”三部曲后,仅用3年时间,篁岭村就从濒临消亡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知名小康示范村。当地群众人均收入也从旅游开发前的3500元提至近3万元,最多的家庭一年旅游相关收入近30万元。
篁岭景区的年味吸引了不少游客。受访者供图
就在今年年初,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也“点赞”了婺源旅游反哺农村的新路子:2017年,婺源实施“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美丽缩影”,迈出了与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全年预计实现2756人减贫和5个贫困村“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6%下降至1.5%。
一号文件解决民宿“老大难”
作为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民宿也是婺源的“王牌”,虽然没有国际知名的高星级酒店,但却扎根了一批精品民宿。
“婺源对精品民宿会进行等级评定,再通过房间数等细化指标,予以资金补助。”王晖告诉记者,为了鼓励民宿发展,婺源出台了《婺源民宿标准》《民宿产业扶持办法》,安排了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民宿发展,全县民宿达600余家,其中高端古宅度假民宿100余家,形成了两个100多幢的民宿集群。
然而,民宿发展得如火如荼,背后却藏着不小的发展“软肋”。王晖说,受制于集体土地的影响,不少外来创业者只能通过长期租赁的方式,和村民签订合同,再改造成民宿。“但是一旦房主单方面毁约,或者临时调高租金,这对民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风险,权利不容易得到保障,比如丽江就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当下,每年有大量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人口大量迁移,农村出现大量农房、宅基地常年闲置。现行宅基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着重提出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希望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
一号文件要求,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