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人

走进平顶山之一瞻仰香山寺探秘明代古县衙(图)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7-12 00:01)
文章正文

中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记者 冯赣勇)最早知道河南平顶山是因为那里拥有著名的煤矿资源。上个世纪的1995年10月中旬,记者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曲艺节”,有幸来到了这座城市,由此又得知这里是中原著名的曲艺之乡,而平顶山的“马街书会”则在中国曲艺界更是享有盛名。

平顶山新城区景色(摄影:冯赣勇)

2013年4月11日,记者与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海外版旅游部主任孔晓宁、人民日报社资深记者姚赣南、人民书画网总编常量、经济日报中国法治经济网主任李世君等一行前来考察当地的旅游资源。18年过去了,再次来到平顶山,一座崭新的新城区拔地而起,靓丽的城市美景新风貌令记者一行赏心悦目。

平顶山白龟山水库一角(摄影:冯赣勇)

在平顶山市旅游局,谢炜副局长面对记者一行,从平顶山的发展到旅游资源状况娓娓道来。从谢局长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平顶山市的建立,源于五十年代被发现的雄厚的煤炭资源而于1957年建的市。因当时的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平顶山已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化工等工业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平顶山市旅游局张风岭局长说:平顶山可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的厚重文化历史及独特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与自然山水的旅游资源。就单体旅游资源来说,在整个河南省可位居第二。

新落成的香山寺石牌坊(摄影:冯赣勇)

当天下午,在平顶山旅游局市场科漆国栋科长、段利伟同志的陪同下,记者一行首先前往具有悠久历史的香山寺瞻仰。香山寺距平顶山新城区很近,驱车驶入景区前的一条宽阔的马路上,还距寺院有一段距离,但壮观的香山寺灰色石牌坊就映入了人们的眼帘。

新落成的香山禅寺门首(摄影:冯赣勇)

香山,又名火珠山,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城东15公里处。火珠山是一座圆圆的山丘。西有小龙山。小龙山尾西首东,尾低首高。东有大龙山,大龙山首西尾东,龙首高昂,气势磅礴。从整体上看构成二龙戏珠的态势,甚为壮观。在火珠山的右方即大龙山北麓,有汉魏父城(今宝丰县)。父城的前身是春秋时期及战国时代楚国城父邑。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大建城父,令太子建居守。30年后,楚昭王救陈,崩逝于城父。昭王子熊章即位于城父,史称楚惠王。西汉置县改城父为父城,东汉仍之。这样东地中国的父城与西土天竺佛教圣地父城的巧合,也成为西域高僧选火珠山建香山寺的一个原因。

新落成的香山寺天王殿(摄影:冯赣勇)

古今驰名的香山寺的正式称谓应为香山大普门禅寺,系古代佛教寺院,原称“香山十方大普门禅寺”。唐时寺塔并存,宋、金、元、明历代均有修葺或重建。此寺原规模宏大,寺内殿宇亭阁,宝塔铜钟,其甚为壮观,为河南省佛教名刹之一。后来,寺庙殿宇毁圮。明末,香山寺遭之兵火,殿宇皆尽。清顺治初年重建,至康熙年间历时五十余年。清末,香山寺又逐渐颓败,到解放初期,已是年久失修,仅存观音大士塔和几通碑刻。解放后,香山寺被列入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山寺塑像(摄影:冯赣勇)

漆国栋科长介绍说,佛教圣地香山寺香山之名来自佛教经典。据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佛经中称父城),附近有名香山,释迦牟尼在世时其弟子有入香山修道者,其后仍有很多佛教徒在香山修道。故《华严经》在排列闫浮提十大名山时,香山仅次于须弥山(即雪山,今喜马拉雅山)名列第二,成为佛教名山。

正在兴建中的香山寺寮房工程的大殿(摄影:冯赣勇)

目前的香山寺建筑群由新旧两部分组成。包括大门口的香山石牌坊及目前看到的普门禅寺入口、天王殿、大殿和正在修建中的钟鼓楼等都是河南常绿集团于2010年5月6日开工奠基捐建的香山普门禅寺寮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建筑群的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原香山寺遗址。

千手观音(摄影:冯赣勇)

说话间我们一行穿过了香山寺的寮房工程建筑群来到了古刹脚下。只见面前是由低至高一直通向寺门口的132级石阶。站在第一步台阶下向上仰望,只见红色的庙宇围墙及高耸的灰色宝塔掩映在青松翠柏之间,异常肃穆庄严。

大殿中的经幡(摄影:冯赣勇)

记者一行登上一百多级石阶来到坐北朝南的香山寺山门前,一块红底黄字的匾额悬挂于寺院上方,上书“香山寺”三个大字。右侧挂着“河南省平顶山市佛教协会”的牌子。走进寺内有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重建的大悲观音大士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造型别致,古雅秀丽。塔基向南有一洞,为玉佛洞,内有“玉石佛”一尊,体态端庄,双目欲睁似闭,神气超脱;塔底层有“千手千眼佛”一尊,立于洞中。

古老的香山寺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摄影:冯赣勇)

塔的左右是钟鼓楼。钟楼内悬金代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所铸大钟两口。重各三千斤。塔北是广生殿,塑送子娘娘。过广生殿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红墙绿瓦,风韵别致,殿内供奉文殊菩萨、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佛像身高丈六,像貌慈祥庄严,端坐莲台。佛像左右排列十八罗汉,神态各异。

香山寺山门(摄影:冯赣勇)

大佛后为佛门护法韦驮一尊,高丈余,威严魁岸。寺院内碑碣林立,较为珍贵的有宋观文殿大学士蒋之奇撰文、蔡京书写的大悲观音道证史话碑;明代戊辰科状元、书画名家刘若宰书写“重修大悲观音塔碑记”狂草碑;金代广平郡开国侯驸马都尉乌林答天赐与其妻唐国公主所立的“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碑等。书体为狂草,笔意奔放。碑文16行,满49字,主要记述观音大士塔的创建年代和重修经过及香山寺的气势等内容。

从香山寺居高远眺平顶山新城区景色(摄影:冯赣勇)

殿堂楼阁20余所,斋寮僧舍数百间。寺右前方有塔林一处。占地40多亩。有梵塔49座,经幢7座,上用印度文、汉文、阿拉伯文、藏文四种文字刻写。另有灵塔百余座,高低错落,形式多样。还有下属寺院十六所,庄园五处。“每岁仲春之望,香火大开,四方来游者,数以万计”。站在香山寺居高远眺,新城区景色尽收眼底。

香山寺观音大士古塔(摄影:冯赣勇)

香山寺文化底蕴极为深厚,这里有著名的“九老阁”。香山“九老”,是指白居易、胡臬、吉皎、郑据、刘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等九位历史名人。白居易字乐天,唐代大诗人。其祖居山西太原,后迁陕西渭南。翰林院学士,曾任左拾遗等职。他极力反对贪官污吏及豪门贵族的穷奢极欲的生活,遭到官僚权贵门的嫉妒,屡次遭贬。据史料记载,他晚年退居到距香山北十里的父城翟集镇,号“香山居士”。定居后,常与他的诗文好友胡臬等到松柏参天、风景秀丽的古刹——香山寺浏览,深知此间劳动人民的疾苦。每年“九九”重阳节,是“九老”固定在这里聚会之日。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他们登高远眺,赋诗吟诵。当地人们非常敬重他们,称他们为“香山九老”。后人为纪念他们,在香山寺建“九老阁”,阁内塑有九老遗像。数百年来,每逢重阳佳节,四方文人墨客常常到这里登高吟咏,纪念“九老”。

香山寺大雄宝殿(摄影:冯赣勇)

香山寺在明以后迭遭厄运,一毁于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再毁于民国年间的军阀混战;三毁于文革破四旧。仅存大悲观音大士塔,也摇摇欲坠。195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大悲观音萨证果碑拓片曾应英国牛津大学之邀赴伦敦展出。1982年以后,有关部门对香山寺塔及附近现存文物进行了修葺加固。近年又重建了殿堂僧舍,使中州古刹重现昔日光彩。

古塔雕像(摄影:冯赣勇)

瞻仰了香山寺后,当日下午,记者一行在平顶山旅游局办公室主任董冲的指引下驱车来到平顶山市属辖的叶县古县衙探秘。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的叶县县衙,是目前中国现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县衙建筑。

叶县县衙门首(摄影:冯赣勇)

叶县县衙位于县城中心位置,这里人流如织,交通较为拥堵。而县衙可谓是一座闹中取静的古老建筑群。其面积庞大,占地16848平方米。整座建筑由中轴和东、西两侧副线上的41个单元、153间房屋组成。主体建筑有大堂、二堂、三堂、狱房、厨院、知县宅、大仙祠、虚受堂、思补斋等建筑。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到门前仰望,只见这座坐北朝南的五品县衙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正上方“叶县县衙”的四个繁体大字匾额,居中悬挂于大门上方。

叶县县衙“戒石铭”碑(摄影:冯赣勇)

大门左右的楹联为“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人溺己溺人饥己饥”,为欧阳霖所做。当时欧阳霖做这副对联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既然做了百姓的父母官,就要关心百姓痛痒疾苦,就要光明磊落,敢负责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应该说,欧阳霖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按叶县有关记载,欧阳霖在任六年,办义学、修县署、定八景、纂县志,为叶县做了不少好事。卷棚中间的楹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卷棚两梢间的楹联为:山色壮金银唯以不贪为宝;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官要不贪,百姓之福。这里面有个典故,出自《左传》:“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如果我把宝收下了,你也失去了宝,我也失去了宝。’”

县衙大堂(摄影:冯赣勇)

走进大门就是“戒石铭”碑,这是县衙内唯一一座碑式官箴。碑高2.1米、宽1.28米,厚20厘米。正面书“公生明”三个大字,碑背面则是由北宋著名书法家、曾任叶县县尉的黄庭坚书写的官箴,内容是:“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此为官警句,来自后蜀主孟昶,他自己“骄奢淫逸”,却立志整饬吏治,于是在广政四年(公元941年)亲撰《令箴》24句:“朕念赤子,旰食宵衣……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

古县衙厢房(摄影:冯赣勇)

绕过“戒石铭”碑后正对着的就是大堂。大堂卷棚的匾额上,赫然书写着清末才子于右任手书的“天地正气”。大堂的匾额悬挂着“明镜高悬”。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载:咸阳宫有方镜,人有疾病用来照之能知病之所在。人有邪心,一照能洞察。秦始皇常以此镜照宫人,杀有异心者。衙署大堂高挂此匾可谓官吏用心良苦,一则标榜为官者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明察洞识;二则警示为官者,审理案件一定要做到明察秋毫。

古县衙狱房(摄影:郭超群)

两侧的大堂楹联“我如卖法脑涂地,尔敢欺心头有天”,对着的是跪石。这样设置,用心明显:一方面申明为官者严格执法、主持公道,若不是这样,愿意接受一切处罚;另一方面则告诫涉案人员要遵守法纪,实话实说,否则天理难容。肝脑涂地,语出汉代刘向《说苑.复恩》:“臣终不敢以隐蔽之主意而不显报让也,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

县衙后花园(摄影:冯赣勇)

大堂作为高级别官衔的标准,卷棚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为官者引以为荣的资本,在叶县县衙悬挂这样的楹联,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实际上是在提醒,不管官做得再高,也要严于律己,亲民爱民。唯其如此,才能拉近“官”和百姓之间的关系。最有意味的是三堂中间的楹联,上面写着:今古今古今今古古今古今古古今这副颇具哲理意味又不无警示意义的对联,原本遗失,是叶县一位老先生记起的。民国十二年,老先生还只有12岁时,随当时是秀才的爷爷来见知县,当时他见过这副楹联,爷爷硬是让他背了下来。

监房一角(摄影:冯赣勇)

叶县古县衙在建筑风格上,有着融南北建筑风格为一体的独特建筑形式。由于地处中原地带,其建筑风格沿袭了中国北方地区对称的庭院式建筑结构布局,突出了中国北方地区乃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粗犷、端庄、古朴的建筑特点,而加之叶县位于“南通云贵,北达幽燕”的交通要道,受南、北方经济及文化交会地域的影响,该建筑在木作、砖雕技术等方面融入了南方建筑工艺精巧、细腻的部分特点,为研究中国古代南北建筑流派的特点及变化规律提供了实物依据。为增加县衙文化的内涵,提高观赏价值,叶县又把文物库房搬迁到新落成的文物展厅内,从1000多件库存文物中选出300多件精品进行展览,其中有70多件文物为全国仅存的稀世珍宝。

古县衙警世钟(摄影:冯赣勇)

首日的走进平顶山瞻仰古老香山寺古刹与探秘叶县古县衙之旅,令记者一行深感不虚此行,大家都兴奋地期待着翌日的行程更精彩。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