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人

【复说陇史】明朝三个藩王在甘肃那些事儿凤凰网甘肃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7-15 09:47)
文章正文

文/驻网作家 张克复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改组国家中枢机构的同时又大封诸子为王,让他们“控要害,以分制海内”。从洪武二年(1369年)开始实行“诸王之制”,先后将23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其中有九位王被封到长城沿线的要地,分别是秦、晋、燕、代、肃、辽、庆、韩、谷九王。其中封在今甘肃省境的有五位王,有四位曾来甘肃就藩。他们是:封于甘州的肃王,封于岷州的岷王,封于平凉的安王,以及后来接替安王被改封而来的韩王,还有封于宁夏暂驻庆阳的庆王。被封在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的肃王朱楧是朱元璋的第十四个儿子,系妃嫔所生,初封为汉王。王府起初驻在甘州,建文元年(1399年)移至兰州。

由于甘肃地处边塞,肃王也就被列入了塞王。初封时的藩王,尤其是沿边各王,掌握相当大的兵权。《 明史·诸王传 》载:“护甲卫士少者三千人,多者万九千人。”肃王下属有三个护卫指挥使司、两个围子手所、一个仪卫司,按照明代军事制度,每卫所辖的兵力为5600人。可见,明肃王在初期所统领的军队远远超出1.5万人。据记载,朱楧府下设中护卫指挥一员,指挥同知二员,此外有器仗194件,火器1298件。不过,自建文帝起,经永乐、宣德,藩王的权力被逐步削去。

【复说陇史】明朝三个藩王在甘肃那些事儿

肃王迁驻到兰州以后,利用掌握的财力、物力,在靠近黄河边的地方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肃王府,同时协助地方政府对兰州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以今兰州市城关区中央广场为中心,修筑了周长六里二百步的内城。为了满足肃王们的贵族生活,他们在兰州城内及其周边地区修建大量的生活设施,在南北两山上修建了不少寺观、花园,使兰州逐步成为甘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日尚存的金天观、白衣寺塔等,都是历代肃王修建的。

自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楧受封为肃王,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朱识鋐被杀,传9世11王,历251年。其世系为:庄王朱楧、康王朱瞻焰、简王朱禄埤、恭王朱贡錝、定王朱弼桄、怀王朱绅堵、懿王朱缙(火十贵)、宪王朱绅尧、末代肃王朱识鋐。恭王朱贡錝长子朱真淤早卒,追封为靖王,定王朱弼桄嫡长子朱缙炯也是死于其父之前,追封为昭王。

榆中肃王墓:一号墓室

榆中肃王墓:一号墓室

肃王墓地位于榆中县来紫堡平顶峰,人们称之为“兰州十三陵”。分别埋葬着肃庄王朱楧、康王朱瞻焰、简王朱禄埤、恭王朱贡錝、靖王朱真淤、定王朱弼桄、昭王朱缙炯、怀王朱绅堵、懿王朱缙(火十贵)、末代肃王朱识鋐和宪王朱绅尧的妻子薛夫人。肃安王墓地在兰州西郊的西圃子湾(今七里河区上西园),肃宪王墓地在西南二十里的周家山(今七里河区西果园乡西津坪)。

榆中县来紫堡乡的肃王墓群大部分被盗,但砖拱墓室却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一号墓为第一代肃王朱楧与王妃孙氏的合葬墓。朱楧卒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墓道口离地面约十米左右,地宫有三道大门五个墓室。第一道门用整块陕西富平青条石凿成,每扇门高2.5米,宽2.2米,门轴直径24厘米,门楣由整块石条做成。第一墓室长6米,宽6米,顶高10米。呈拱形。第二道门为木制,高2.5米,宽2米,墓室长6.3米,宽3.3米,高约10米。墓室左右各有一配殿,按明制规定,应该是安放妃子的地方。通过宽约1.14米、高约1.9米、深约1.9米的砖砌墓道,进入长6米、宽3米、高6米的配殿。第三道墓室宽6.7米,长5.8米,顶高约12米,是安放灵柩的地方。墓室三面壁上各有供放祭物的拱形神龛。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部将贺锦攻破兰州。起义军杀入肃王府,王府大乱,王妃、仆从四处逃散,逃到北城上的王妃颜氏、赵氏等人触拂云楼洞内肃王诗碑而死。末代肃王朱识鋐在护卫张鼎的背负之下,从水洞中逃出,在靖远他什堡被贺锦部属所获,后被解送西安。李自成下令将朱识鋐处死,而张鼎因为救主忠心,被释放回家。也有人说,贺锦攻破兰州以后,朱识鋐藏到总兵官营内,被州人告发,杀于营中。

韩王府建筑示意图

韩王府建筑示意图

封于平凉的安王朱楹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二个儿子,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被封为安王,永乐六年(1408年)到平凉就藩,永乐十五年(1417年)卒,尊为安惠王,葬于今平凉市崆峒区安国乡泾河北岸的油房庄。由于他没有儿子,封国被撤销。接替安王封地的是韩王朱松的儿子。朱松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个儿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和安王同时被封为王,最初的封地在辽东的开元。由于开元一带长期战乱不休,极不安定,一直未去就藩。明永乐五年(1407年)朱松死于南京,被尊为韩宪王。朱松的儿子朱冲(火十或)继承韩王封号。宣德五年(1430年)韩王到平凉就藩。共传11世,十世在平凉。其世系是:宪王朱松、恭王朱冲(火十或)、怀王朱范圯、靖王朱范仰、惠王朱征钋、悼王朱偕(氵十充)、康王朱偕灊、昭王朱旭(木十迁)、定王朱融燧、端王朱朗锜和末代韩王朱亶塉。

韩王系统一共出了35位郡王。有庆阳王、高平王、渭源王、陇西王等。据《 平凉府志 》记载:明嘉靖时,平凉就有亲王1人,郡王19人,镇国将军40人,辅国将军79人,奉国将军212人、中尉339人;还有王女、王女丈夫等县君、仪宾数百人。另外还有数万名各级官吏、服务人员。

韩王府所在的位置在平凉城北门西面,周围长达5里。恭王朱冲(火十或)就藩平凉以后,以安王府第狭小无法居住为由,向朝廷申请修建。陕西都司、布政使官员大兴土木,兴建韩王府。依照明代的王府规制,前有棂星门、端礼门、承运门,内有承运殿、存信殿、东府宫、秉忠堂、慎德堂、惠迪堂、玉渊堂、揽秀楼、看花楼、金香亭、体良亭、永春园、聚春园等,规模宏大。韩王府内设承奉司、纪善司、典宝所、典膳所、良医所、工正所、典仪所、广受仓、广受库、驾库,还有外部管理机构左长史司、右长史司、典簿厅、审理所、奉祀所、仪卫司、群牧所等。到嘉靖时,共有护卫兵士510人。韩王、肃王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强取豪夺,甚至打破明王朝不准宗室经营私产的规定,霸占土地,开设店铺,以此来维持他们锦衣玉食的生活。

与肃王不同的是,明早中期的韩王都信奉佛教,他们在平凉修建了大量的寺院。明代静宁进士王源翰写道:“东观浮图起七层,禅房罗列夜传灯。韩藩好佛人多化,处处经声处处僧。”后期数代韩王信奉道教。崆峒山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多为韩王所建。

1643年(崇祯十六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将贺锦率领24万人马西征,沿途所过州、县望风而降,平凉军民也打开城门,迎接农民军入城。末代韩王朱亶塉出逃庆阳,被农民军抓获。韩王一系延续了212年。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其第十六子朱栴为庆王,驻庆阳古韦州城。二十六年(1393年),庆王移藩于宁夏(今银川市)。

历代肃王、韩王大都乏善可陈,唯肃宪王是一位对甘肃文化有过突出贡献的人。他组织匠工摹刻的肃府本《 淳化阁帖 》堪称精品。

《淳化阁帖》拓片

《淳化阁帖》拓片

《 淳化阁帖 》是宋太宗赵光义在淳化三年(992年)命人编次并摹刻的中国第一部大型法帖,为法帖中之珍宝。后来雕版被毁,拓本《淳化阁帖》成为传世之宝。朱楧为肃王时,朱元璋颁赐给一部《淳化阁帖》拓本,笔墨浓嫣遒劲,字体神采奕奕。

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肃宪王令摹刻名家姑苏人温如玉、南康人张应昌二人将《 淳化阁帖 》摹刻于石。他们朝暮作对,若面壁达摩,雪没胫而不退。先后历时7年,于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完工。共用144块陕西富平石,大多数为两面摹刻,刻成后藏于肃王府遵训阁内,称“肃王府本”,又称“遵训阁本”。世称“肃府本”。刻石笔势洞清,摹勒俱精,得宋拓本的妙意。《 夤帖举要 》在称赞《 淳化阁帖 》时说:“明翻刻阁帖,以肃府本为最佳,跋语亦最多。”为现存时代较早,摹刻较精,而又保存完好的一部法帖原石。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