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人

游洛阳香山寺,品鉴名人诗文中的佛学哲理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7-23 16:38)
文章正文

洛阳洛阳城南13公里有山名香山,因盛产香葛而得名。

香山寺位于香山西坳,与龙门石窟西山上的石窟群隔河相望,和白园为邻,与东山窟区成为龙门石窟东山上的主要人文景观。清幽雅致的香山寺开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为了安葬印度来华高僧地婆诃罗(日照)遗身,重建佛寺。清高宗弘历游龙门香山寺时曾题诗:“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由此足见香山寺在十寺中的地位。

香山寺北门上有幅楹联:

居高以谦 泰山气象;

有容乃大 东海胸怀。

以泰山与东海为比兴对象,可谓胸怀天下的劝诫名句。读之,醍醐灌顶,思想境界顿然提升。

在香山寺南门上有这样的楹联:“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可见香山寺有着极其浓厚的佛教禅宗史和人文胜迹史。据史载,二祖慧可禅师即在此跟随宝静禅师学佛,后来又回到香山寺精修。追溯香山寺的建设历程,厚重的人文积淀秘诗文雅胜品之怡然。如何解读佛学教义中的这句话呢?有解读认为学佛求解脱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参禅,可以念佛,也可以学习密法。然而,真正要达到解脱的境界,体证那个涅槃、没有第二条路,唯有在心地上修学,以无所得心修一切善,以无所得心去做这些善法、去行这些善法,切不可走歪门邪道,这是关键,一定要把握住。

与香山寺有密切关联的历史人物很多:

武则天与香山寺:武则天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在洛阳称帝,建立武周王朝,准奏其侄梁王武三思在伊阙山水的香山重修该寺的奏请,并敕名"香山寺"。重修后的香山寺壮观巍然,飞阁凌云,危楼云霄,深得武则天宠爱,于是常御驾临幸香山寺之石楼坐朝。诗风极盛的唐代,武则天亦深受感染,甚至成京了一段“香山赋诗夺锦袍”的千古佳话,参见《唐诗纪事》:“武后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夺锦袍赐之”。

话说有一年春游时节,武则天诗兴勃发,欣然于石楼主持了一场“龙门诗会”,拟对胜出者“赐以锦袍”作为奖励。群臣非常珍惜这次争取荣誉的机会,当仁不让,踊跃参与。才诗敏捷的左史东方虬率先成诗曰:“春雪满空来,触处如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才华出众、文思泉涌的东方虬获得武则天赏识,立获御赐锦袍。东方虬开了好头,大臣也不甘落后,争相成诗,名臣宋之问亦即兴赋长诗,后几句如是云:先王定界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原本是来香山寺寻欢作乐的,却被巧言的宋之间赞颂成不恋搞宫廷之乐,体恤视察民情,武则天读之龙颜大悦,即兴朗读,赞不绝口,并令人从东方虬处取回锦袍,转赐给宋之问。"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传颂千古。

诗魔白居易与香山寺:香山寺的出名与诗魔白居易的推崇分不开。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一生虽然十分清贫,但喜酒乐诗,晚年钻研佛学,尤其推崇香山寺,于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任河南尹期间,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他为此重复工程而撰写的《修香山寺记》让香山寺寺名声远播。自己还号称"香山居士",并搜集了5000多卷佛经收藏于香山寺。《修香山寺记》中的开首语"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成为龙门石窟对外宣传的经典名句。"香山九老会"也是白居易与如满和尚等人发起的。会员们经常吟咏于堂上林下,成为香山寺可圈可点的诗会人文活动。白居易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故去。按其遗命,白居易被葬于香山寺的如满大师塔侧。

乾隆皇帝与香山寺:宋金时期,香山寺风姿犹存,受战乱和时光戕害,元末彻底废弃,清康熙年间得以重修。一贯追崇诗文歌赋的乾隆皇帝在巡幸香山寺时即兴作《香山寺二首》,名句“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后来被镌刻于香山寺乾隆御碑亭旁的石碑之上。香山寺于清末民国初年又日渐荒废。

《香山寺二首》之一:

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

自古才华得,当秋罕跸间。

阙峰迎嶻嶭,伊水俯潺湲,

始见人枫叶,霜前三两段。

《香山寺二首》之二:

静室暂周旋,兴怀每怡然,

如斯看水逝,不改是峰连。

画意谁能貌,吟情祗合蠲,

虑输白少傅,已著祖生鞭。

蒋介石与香山寺:香山寺于1936年再获重修,蒋介石甚至命人在寺内东南侧建了一幢两层小楼,以庆祝其五十寿辰。蒋介石、宋美龄夫妇曾多次来此避暑,这幢被称为"蒋宋别墅"的小楼保存完好。

如今我们游赏的香山寺,在解放后还经历了多次修葺,成为龙门石窟景区的拓展观光项目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品位。经历了多达五次的修复,如今的香山寺是借鉴了唐代寺院的建筑风格,在对蒋宋楼、乾隆御碑亭、衣钵塔等历史文物予以修缮、保留、保护的基础上,还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成为气势磅礴、威严肃穆的佛教禅宗圣地。

圆通自在,香山寺里的这幅对联堪称佛学的发悟之作:到处能安皆乐土,此心无障是菩提。“心作良田,耕之有余”,正能量的人,用古语讲就是心中无障碍的人,他自然遇到任何事都会心平气和,处处心安如泰,自在舒怀,处处都成生活乐土。人,如果抛下了对名利的畸形追求,修得“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的淡泊心,不为名之失利之无而消极愤恨,岂不就使自己思想从凡尘飞往彼岸的极乐世界么?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