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记者 郭佳欣 宋洋)光伏发电产业作为一种绿色新产业,可充分利用乡村土地,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升级,“光伏+农村”也是实现我国“十四五”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发展目标的创新模式。如何发展好绿色新经济、实现乡村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稳步增长?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在宝鸡陇县温水镇苏家塬村找到了答案。
走进苏家塬村,映入眼帘的便是农田里一排排紧挨着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发电板下连片的玉米地已进入成熟期。这些坡耕地、绺绺田等低效农业用地,一旦搭上发展清洁能源的顺风车,亩均效益立马呈现倍数效应。据了解,苏家塬村的光伏产业总面积达1900亩,已让贫瘠的土地实现了大幅增值。
据了解,陇县基于气候及环境优势,太阳能、风力资源丰富,年均日照1860-2250小时,风功率密度达47.5~306.1W/㎡。同时土地综合利用空间大,有一般耕地、未利用土地和荒草地15万亩,其中集中连片100亩以上优质地块10万亩左右。此外,陇县有高品质石英石矿6处,储量5000万吨以上,其中可开采且含量99.5%以上的3000万吨左右,是光伏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原料保障。
陇县温水镇党委书记王建锋说,该镇的光伏产业主要分布在苏家塬村和田家河村,分为光伏矩阵、输压线路和升压站3个版块,其中输压线路长13.9公里,共有39座基塔,发的电会输送到县城变电站内。“该项目总投资5个亿,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
王建锋告诉记者,光伏产业基本原则是“能用坏地,就不用好地”。因此,温水镇在项目实施中选择了较为贫瘠的山坡地,集约用地、节约用地。“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土壤耕作层的破坏,光伏支架的立柱并未采用水泥灌注,所以当光伏板达到使用期限后,把立柱直接挖出来就可以恢复土地耕作。”王建锋说。
此外,光伏列阵均采用固定可调支架,因地势不平,支架有高有低。根据实际情况,光伏列阵下方可种植中草药或玉米等农作物,还可进行畜牧养殖,形成“光伏+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农光综合利用光伏项目的引进建设,使原本几乎没有收益的一般性耕地大幅增值,农户除了每年有600元/亩的土地流转收入外,地里的农作物收入也全部归农户所有。”王建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