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周刊.
《民主与法制》周刊是集政治、法律、经济、社会为一体的综合性新闻周刊,是全国法制类报刊中创办最早、影响较大的中央级知名媒体,先后荣获“全国十佳读物”、“中国法律核心期刊”、“全国普法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等奖项。
编者按
>>这是9月7日拍摄的贵州省贵定县沿山镇腊利梯田与村庄(无人机全景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殷切嘱托。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贵州时指出,“希望贵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踏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鼓点,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发有为推进多彩贵州精彩蝶变。
近日,《民主与法制》社组织调研组,深入调研采访贵州政法系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推出这组系列报道。
>>贵州遵义,新蒲新区人民公园景区天鹅湖风光。 视觉中国供图
千年古镇、人群熙攘,市井长巷、烟火美味,欢乐洋溢游客笑脸,温暖沁入百姓心田。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背后,是贵州政法系统饱蘸汗水描绘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图景”。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贵州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自主题教育部署以来,一场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在贵州政法系统迅速展开。全省政法系统把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把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和全周期治理落到实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改革,持续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贵州政法系统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深入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走深走实,探索创新“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基层治理机制,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有力打通平安建设群防群控“最后一米”。
省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负责同志介绍,“一中心”是指通过成立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整合社会治理资源,纵横联动、分级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一张网”是指将辖区划分为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配备网格长、网格员,整合各方力量,服务网格辖区群众。“十联户”是指将网格中相对集中居住的村(居)民按照十至二十户左右标准划分联防联治服务单元,民主推选联户长,由联户长负责专门联络联系,采集信息、发现风险、化解矛盾、消除隐患。“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的工作原理,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生动写照。“综治中心”是问题和信息汇聚点、会诊和处理中枢。“网格”和“联户”是服务和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发现问题、收集信息的渠道。机制同时具备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闭环管理作用,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把党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链条治理落到实处,走活了基层社会治理“一盘棋”,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更多的民生福祉。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忠诚镇,调研组走访了王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该社区负责同志介绍,“这个村有1000多人,只有3名干部,工作量很大。通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把综治中心设置在这里,乡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宣传员都进入网格,负责排查矛盾纠纷、反映社情民意。社区给网格员发了聘书,配一个放有手电的小书包和红袖套,他们也很有自豪感。”自2017年以来,该社区没有发生过一起诉讼纠纷,成为远近闻名无诉村(社区)。
为进一步做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工作指引,进一步明晰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功能差别、职能定位,推动实现省、市、县、乡四级综治中心“有机构、有编制、有场所、有经费”全覆盖。各地组织信访、人民调解、行业专业调解、劳动争议调解等单位进驻,建立调解专家库和常驻人民调解员队伍。
刘国宁是安顺市镇宁县的一名调解员,曾担任过居委会主任,善于做群众工作。给他印象比较深的是2020年县黄果树酒厂房屋买卖纠纷。当事人到调解室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此房我不要了,退我20万购房款”。刘国宁认真听取当事人意见后,发现矛盾关键在于因第三人黄某取得了该房产权证后,交易税将增加部分个人所得税近43000元。刘国宁向县房屋交易中心和税务部门同志了解相关二手房交易的规定和税收政策,多次往返双方当事人家中做工作,最终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这只是刘国宁参与众多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2022年,刘国宁共接受委派调解1042件,调解成功695件,调解成功率66.7%。2023年3月,刘国宁特邀调解工作室在镇宁县法院挂牌成立,成为该县法院调解工作的一张亮丽明片。
省律师协会组建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律师工作专家库,向各级群工中心和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派驻律师,承担案件评查、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毕节市纳雍县司法局探索“商人治商”解决纠纷模式,组织律师积极参与县工商联与县法院共同搭建的诉调对接平台。安顺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律师调解员专业优势和工商联调解中心行业组织优势,加强与法院协作,通过“法院+工商联”律师调解平台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成功调处齐某与某工程公司563万余元建设工程纠纷。2022年7月,安顺市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超市”,政法、信访、住建、人社、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法学会会员、法律明白人、平安志愿者等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入驻“化解超市”,将原有调解人员“我来派”变为“你来选”,提高矛盾纠纷当事人的参与感和信服度。六盘水市钟山区司法局激励广大律师参与调解工作,联合区法院开展律师调解工作表彰;遵义市司法局联合市中院、市律师协会制定《遵义市开展律师调解工作运行规范(试行)》,对调解原则、工作模式、调解资质、案件范围、工作程序、经费和工作保障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目前,全省建成县级综治中心95个、乡级综治中心1513个、村级综治中心17936个。形成了诉调、警调、检调、仲调、专调、访调线上线下衔接联动化解体系,实现了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2022年以来,全省各级综治中心调解纠纷29.97万件,全省诉讼总量下降10.79%。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必须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在这次主题教育中,贵州省委政法委从思想意识、人员队伍、机构建设、制度体系等方面发力,不断优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坚持党建引领,整合党建网格、社区治理网格等,实现“多网合一”;各基层党组织将党小组建在网格,构建起由网格员、社区干部等组成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团队,开展党员干部包联困难群众、重点人员、难点纠纷工作,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工作高效、一体治理的战斗实体。
“五源共治”打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组合拳
古人说:“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钱德洪录》就记载有王阳明化解一对父子争讼的典故。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今年1月,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对诉源治理、执源治理作出部署,提出要“强化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深化诉源治理、执源治理,防止成为‘诉讼大省’”。省委政法委坚持推动矛盾纠纷全程分流、分层调处、全面化解,创新“诉源治理”“执源治理”“访源治理”“命案预防源头治理”“执法司法错案冤案源头治理”的多源解纷“五源共治”模式。
诉源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贵州多地党委出台文件或作为试点工作统筹推进。
据了解,全省三级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推动、法治保障”的诉源治理大格局,推动建立全省诉源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助推出台《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实施意见》《推动落实诉源治理多元共治具体工作实施措施》等,建立内外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在一起涉及人数多、金额大的案件中,铜仁市沿河县通过多部门联动有效化解了纠纷。2021年,某健身公司在沿河县拟建游泳健身馆,有近400人成为会员,平均每人缴纳会费2000元,涉及金额80万元。该项目拟建地点需在房屋主体承重柱上钻孔施工,房屋业主反对并阻止,且被县城市管理局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整改,导致该项目无法在合同约定期内完成。自2021年10月开始,会员纷纷要求退款,多人多次到有关部门上访,并同时向法院起诉。县法院受理此案后,及时向县委政法委汇报。由县委政法委牵头成立专班,合力化解系列纠纷。县司法局组织任海军等律师,积极为双方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不仅关注原告诉求,同时就被告提出的困难主动协调各方为其排忧解难,助力公司正常运营,游泳健身馆会员对如此高效便捷的做法大加赞赏。
审理一起案件,一揽子解决数百起纠纷,群众都还很满意,这得益于全省诉源治理工作的开展。2022年,全省诉源治理工作取得“两个全国第一”——民事、行政一审新收案件数量降幅全国第一、万人起诉率降幅全国第一。今年1月至6月,贵州各级法院各类新收案件和执行收案同比分别下降5.11%和6.65%,一体化推进诉源治理、执源治理成效初显。
执行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是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环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切实解决执行难”。2019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出台《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贵州积极开展执源治理工作探索,一幅基层创新执源治理实践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2023年1月,在安顺市关岭县法院顶云人民法庭法官的见证下,顾某将1万元交给了吴某,履行了民事调解书中的可执行内容。这是关岭县法院积极探索执源治理的典型案例。顾某诉吴某离婚纠纷一案,经法官调解后,双方解除婚姻关系,由顾某自愿支付吴某1万元。约定时间到期后,吴某反映一直没有收到顾某的补偿款,而且也联系不到顾某,希望能够申请强制执行。顶云人民法庭按照“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发挥“人熟”“案熟”“地熟”的优势,联系顾某督促履行,最终顾某立即自动履行。
“切实解决执行难”是一项系统工程,依靠单一的部门、资源、力量很难得到有效治理。省检察院不断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2023年以来执行监督检察建议682件,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
今年2月,贵阳市息烽县委平安息烽建设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印发实施方案,成立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和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担任双组长,21家职能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执源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执源治理工作,以涉执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关口把控等为着力点,撬动各方力量,形成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合力。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
贵州探索试点“访源治理”改革,这是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落实“注重源头预防”的重要举措。省委政法委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基层干部、网格员、联户长信访代办相结合机制,重点加强对矛盾风险突出隐患和治安稳定重点人员的排查化解、应急处置;积极推动省信访局部署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行动”,通过健全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全覆盖体系,探索人民建议收集机制,推进畅通信访渠道,完善制度建设、平台建设、实名投诉、矛盾化解四个维度的工作,推动一案一策、一人一策化解稳控机制,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此外,全省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以检察建议为抓手,将检察能动履职融入社会治理,有效提升监督效能。近年来,省检察院妥善化解百余名业主与安顺某房产公司的系列案件,推动“保交楼、稳民生”政策落地落实;通过化解行政争议,冒名顶替12年的婚姻登记案、历时5年涉及150余户农户的土地纠纷等一系列案件得到实质性化解。
全省公安机关着眼命案预防源头治理,今年1月至3月,以突出抓好重复警情和公安信访问题治理,突出抓好因矛盾纠纷引发的伤害案件和治安案件办理为重点,全面开展“万警进万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隐患”专项行动。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广泛收集掌握婚恋家庭、邻里关系、口角琐事等各类“民转刑”苗头线索,坚决防止进入工作视线的矛盾纠纷升级激化为命案,有效遏制“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强化社会面防控工作,加强城镇街面、背街小巷、餐饮娱乐场所及周边夜间巡逻防控力度,对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予以打击处理,提高社会面见警率和管事率。
目前,省委政法委推动的“五源共治”良好局面已基本形成,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侗族大歌唱出和谐美好生活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在全国排第四位。将民族风俗融入社会治理,构建了黔山秀水一家亲的美好愿景。
秋天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城,村超足球比赛和盛夏一样火热。在这里,侗族大歌成了比赛前的暖场活动。
榕江县法院探索将民歌引入司法工作中,推出“民歌法庭”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让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榕江县法院采取“民歌+典故(清朝六尺巷故事)”方式,对古州镇某社区刘某与周某邻里通道纠纷案件进行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该法院收到诉状后,法官到现场进行诉前调解,并引用民间劝和歌《奉劝街坊邻居们》,歌词道:“邻里和睦是根本,不必结怨过光阴。有气双方多忍忍,莫要相见鼓眼睛。万事都要讲道理,切莫有理不让人……”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决定共同使用该通道,法官当场制作调解书。
调研组来到榕江县法院民歌调解室,墙上《夫妻和睦过终生》《奉劝儿女孝双亲》等民歌映入眼帘。榕江县法院还探索将民歌写入判词。2023年6月,朗洞镇龙某起诉要求离婚,法院认为夫妻感情尚未达到破裂程度,经调解未果判决不准离婚,判决理由引入民歌《莫离婚》歌词“哪个家庭没有气,哪个夫妻没相争……离婚又有什么好,丢儿丢女最可怜……”并在判决书后附上《劝夫妻》等4首民歌,原告接到判决书没有上诉。
“兄弟姐妹听我言,兼职刷单是骗钱。返利引诱赚佣金,诓你赚取零花钱。蝇头小利让你见,挖好深坑让你填。存款全部打水漂,一夜回到解放前。识骗防骗要加强,远离电诈保安全。”这是榕江县公安局将侗族大歌与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相结合创作的民歌,在群众中获得热烈反响。
榕江县司法局结合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和“和美城乡法治教育普及行动”,打造车民小学“民歌普法教育点”;将“民歌普法”融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建立“民歌普法歌堂”“民歌调解室”,使法治之音传进千家万户。
在贵州,不仅有侗族大歌化解邻里矛盾,通过铜鼓也传出了和谐乡音。关岭县断桥镇坡舟村是个传统的布依族村寨,“传铜鼓”的习俗已流传了600多年。每年正月初三,村民们齐聚一堂,共同商议村里大小事务。由村民“请出铜鼓”,请出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帮助化解村里的家庭琐事、老人赡养、土地边界等难以调解的矛盾纠纷。
近年来,该村传承“传铜鼓”习俗,形成了“传铜鼓”解纷法。关岭县法院断桥法庭借助这一习俗,在民事诉讼中推行“群众评议团制度”,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调解组织成员、村干部等组成群众评议团,“以老百姓听得懂的话、群众明白的理”评议案件,通过“百姓说事、群众说理、法官说法”的庭审模式,促使当事人知是非、明事理、化怨气,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近三年来,运用“群众评议团制度”参与审理案件48件、调解76件。
>>2022年3月,安顺市关岭县法院断桥法庭在木城村运用群众评议团巡回审理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关岭县法院供图
在榕江县忠诚镇王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则村规民约引起调研组关注。包括“倡导文明新风”“注意消防安全,保护公共财产、环境”“建设和谐家庭”“榕江县婚丧移风易俗倡导性标准”“违约处理”等方面,具体有“每个村民都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邻里纠纷,奔着团结友爱的原则平等协商解决”“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酒席一律不办”“婚嫁酒席单方操办不超过20桌,双方合办不超过30桌”等规定。该社区负责同志介绍:“村规民约一目了然,我们老百姓就知道该怎么干,违反的还会受到处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社会治理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深沉的精神追求。贵州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贵州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近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通过《贵州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明确“充分发挥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公职律师、法律顾问等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是法学会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抓手,是依法化解重大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自2021年以来,贵州省法学会积极开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印发《关于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建设的通知》《推进法学会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试点工作方案》,推行法学会工作站、会员进网格、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三大行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率法学法律工作者入驻法学会工作站,探索“周三有约”等定时服务群众的品牌,切实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2022年8月,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努力下,周某签订了《息诉罢访保证书》和《信访事项终了协议书》,长达5年的信访积案得以化解。2017年以来,周某以老旧房改造未得到合理解决为由,到省、市、区三级信访部门走访并多次到相关部门缠访闹访。2022年7月,贵阳市花溪区法学会以“专家会诊、首席把脉”的方式,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带队分析研判周某诉求,真情听取信访人心声,耐心释理说法,坦诚沟通疏导。同时,专家组还帮助信访人积极申请疑难案件救助金。该案的处理是法学会解民忧、纾民困、顺民心的一次成功实践。
据了解,贵州省法学会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对某县中医院工程建设款纠纷进行调处,涉案金额约4.8亿元的矛盾纠纷最终和解处理。六盘水市水城区法学会坪寨乡工作站在区法学会支持下,运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模式调处一起跨地区的婚恋家庭纠纷,及时遏制了该起纠纷“民转刑”的风险。截至目前,贵州各级法学会共调处重大矛盾纠纷56起。
贵州省法学会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以法治实践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为更加有效发挥专家作用,贵州法学会系统还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在全省综治中心设立了6100余个法学会工作站,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牵头带领会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全时段法律服务,打造“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决、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格局。2022年以来,全省2100余名法学会会员、法学法律工作者在网格中担任网格长,2200余名担任联户长,全面承担法律咨询、矛盾化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法律顾问“五项职能”。
比如,贵阳市法学会积极推进法律服务工作站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建法治服务综合体,推动法学会工作实体化实战化运行,其中乌当区东风镇法学会的“东风模式”成效明显。联合市民政局批准成立市诉源调解中心,实施“会员进网格、服务千万家”行动,试点建设省法学会“法治网格”服务品牌,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和法治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近年来,提供免费法律服务4602次,化解矛盾纠纷2556个。
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法学会“东风模式”,到从安顺市紫云县挂牌成立“贵州省法学会驻紫云县工业园区法治工作站”;从黔东南州台江县法学会“1+3+N”的涉法涉诉诉源调解机制,到铜仁市玉屏县法学会创新“1148”人民调解法,越来越多的社会治理好经验好做法在贵州各地“生根发芽”,有效提升了法学会参与社会治理效能,架起法学会联系群众的桥梁,让人民群众从优质的法学法律资源中得到实惠。
当前,正值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之时。贵州政法系统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贵州、法治贵州建设,用实干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原题:“法治护航多彩贵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彰显特色:中国之治社会治理的贵州进行时)
文/孙雅南
原标题:《彰显特色:中国之治社会治理的贵州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