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人

保护开发 千年古村又逢春——陇南市武都区张坝古村活态保护开发利用的乡村振兴探索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8-14 10:57)
文章正文

  原标题:保护开发 千年古村又逢春 ——陇南市武都区张坝古村活态保护开发利用的乡村振兴探索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夏日陇南,满目翠色。在距离陇南市区不远的地方,一条青石板砌成的山路曲折蜿蜒,从大团鱼河边通向绿荫深处。古色古香的民居院落零星散落山间,块石堆砌的房基,碎石构筑的墙体,木架结构的老屋顶上,瓦片爬满青苔。

  这里,是陇南市武都区琵琶镇的张坝古村。千百年来,张坝人世代在这里生息繁衍,传统的农耕生活、浓郁的田园气息、古老的民风民俗,静静诉说着千百年的故事。

  张坝古村不仅是陇南地区典型的乡土聚落,也是甘肃省聚落形态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古村落建筑群之一。得益于完整活态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如今的张坝古村,“看得见历史,留得住乡愁”,成为集中展示陇南传统农耕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也成为陇南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创新实践。

  传承保护,守护千年历史

  午后时分,跟随陇南乡土建筑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王彤辉,我们走入张坝古村。

  “这么美的古村,差点就消失了。”为保护张坝古村,王彤辉记不清在这条林间的石板路上走了多少个来回。2020年10月,为了对张坝古村落旧民居及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更好的保护和扩充,陇南市批准武都区成立了陇南乡土建筑文化研究所,王彤辉担任起专职副所长。

  “走进张坝,便走进了陇之南的历史深处。”王彤辉介绍,张坝古村位于陇南市武都区东南部,整体布局由沟谷分为南北两段,28户人家穿斗式建筑风格的青瓦房,纵向分布于大团鱼河东岸二级台地和坡地上,依山傍水,负阴抱阳。

  在漫长的农耕岁月里,一代代的张坝村民在这里守望相助、建设家园。

  由于地处阴平古道,自古商旅通行、人口迁徙、民族融合,张坝古村文化北接秦陇,南衔巴蜀,形成了独特的村落空间形态,既有山地村落离散的特点,也有平原村落集聚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多样的自然地理,孕育了不同形制、不同特点、不同韵味的建筑和民俗。

  在2008年地震之后,随着张坝村民陆续迁至不远处的移民安置小区,张坝古村空置了。

  拆,还是留?一度成为当地党委政府难以抉择的问题。拆,延续千年的民俗文化和故土乡愁就会一去不返;留,研究、保护和利用将是一个费人费力费时的大工程。

  2016年底,陇南市委敏锐地意识到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在多次推敲张坝古村保护和研究价值之后,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并具体指导,果断对其实施了全面的保护。

  “传统村落传承的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极为重要的资源与力量。”武都区委副书记张书怀说,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对于留存乡村记忆、保护农村生态、拓展农业形态、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上半年,陇南市开始启动古村落的保护开发项目,打造原生态的乡村旅游资源。张坝古村,这个濒临消失的古村落迎来重生。

  活态发展,承载乡音乡愁

  为了保护好张坝古村,陇南市遵循“防漏、防倒、防塌、防盗”的原则,下大力气保存典型古村与建筑组群。

  陇南市邀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对张坝古村及陇南地区各县域的传统民居作了全面的田野调查和系统的比较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张坝古村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的利用价值进一步凸显。

  “在张坝古村,中国传统乡村的建筑之美、文化之美和精神之美,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于张坝古村的保护价值,前来调研的专家团队一致给予肯定。

  房屋都是因地制宜,因材施艺,采用当地的石块与片石堆叠筑就地基。以当地的黏土作为主料,配合石灰、河沙、瓦砾和干草营造墙体。采用周边山林的木料营造木构架。隔墙为竹篾夹土的编芭墙制作工艺,承重和围护结构分开,具有“墙倒屋不塌”的优点,大大减轻了地震等外力对房屋的危害。

  “先人的这些智慧,直到现在也有可取之处。”王彤辉说,在自然条件严苛、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诞生的张坝古民居,不仅反映了农耕社会人们日常起居、社会活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生产生活特质,而且蕴含着历史长河之中人们沉淀积累的生活智慧。

  经过对专家学者团队完成陇南综合建筑方案的设计比较,陇南市从中找到蕴含生态文明需求的特征性因子,探索传承传统民居精气神的当代新民居,尝试着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传统和营造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张坝人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的老屋会成为专家眼中的瑰宝。驻村干部冶江燕说,原来张坝古村随处可见的木雕和石雕都有那么多讲究:木雕多用于门窗隔扇、栏杆,窗格多用棋盘、龟背锦等图案,相隔而望,含蓄清秀;石雕则多用于台阶柱础,以刀为笔、以石为纸,方寸之间尽显优秀传统文化之厚重。

  “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以保护性开发为主,不搞大拆大建。”张坝村党支部书记张有涛说,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当地政府注重保护乡村自然生态资源和乡音乡愁,加强古村、古街、古坊的保护,让古村里的一砖一石、一瓦一梁都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敲敲打打中,张坝古村的模样逐渐复原:鳞次栉比的老民居中仿佛又能听到往日的喧闹,火塘上的吊锅依然散发着乡土生活与农耕文明的温暖,古老的观音楼仍然呵护着乡村隐秘而又慈善的精神寄托,转动了千年的水磨坊还在诉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四季轮回。

  绿水青山,打造振兴范本

  “天天在村里工作,还真说不上张坝从哪一天就火起来了。”看着节假日络绎不绝的游客,张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微卫发出这样的感叹。

  陇南市对张坝古村的保护,不是简单地圈地保护,修旧如旧,而是科学合理地开发推进古村落旅游,不仅让古村落的原生态得到了充分保留,还尝试为游客打造休闲养生的观光点和风景区。

  “张坝古村充满着浓郁的田园气息,流传着古老的民间故事。”来自四川广元的游客杜丽霞感叹,“除了美景,还有美食,山野菜、土蜂蜜、熏腊肉、手工豆花面等,令人流连忘返……”

  尽心、尽情、尽力,几年来的整治、建设和美化工作,让张坝古村得以完美蝶变。与此同时,张坝村在产业发展上做“大文章”,全村88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养蜂、养猪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实现资源共享、帮带协作、抱团发展,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今年,张坝村党支部积极对接帮扶单位省文联,开展了摄影展览、书画文艺创作、直播展销、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为游客提供了融入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沉浸式、个性化体验,进一步提升了张坝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如今,张坝古村呈现出由里及外的复兴之态,乡村喜现“人来了、村活了、业兴了”的良好局面。今年“五一”期间,张坝古村接待游客约2000人次,张坝古村不仅聚集了旅游人气,而且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张坝古村是一个试点,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张书怀说,“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人,我们不仅要修复一个美丽的张坝,更要带动更多群众投身全域旅游,振兴乡村经济,让古村落成为当地农村增收致富的新载体。”

  古村深巷,黄墙黛瓦氤氲雾气之中;潺潺溪流,入眼皆是青山绿水。

  陇南市依托张坝古村打造传统民居的“泛博物馆”概念,保护传统村落,复原整体风貌,激活了古村落经济活力,为研究陇蜀文化、活化传统民居建筑、建设美丽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着探索创新和实践。

  发挥古村魅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玉珊 王彤辉

  近年来,陇南市遵循“防漏、防倒、防塌、防盗”的保护原则和保存典型的古村与建筑组群的保护目的,将武都区琵琶镇张坝古村作为巩固扶贫成果、有序衔接乡村振兴、有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试点工程,经过几年努力,张坝古村落原址原貌、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建筑风格、农耕文化生产生活场景成为乡村观光旅游的好地方、好去处。

  张坝古村落依山傍水,曲径通幽,彰显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对邻里关系的尊重,对遵循道德的讲究。现存的古民居中融入了丰富多元的陇南乡土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使古村成为一个望得见乡愁、留得住故事、承载着文化的地方。

  在陇南泛民居博物馆中,将陇南八县一区的精美建筑,抢救性地按原貌用图文、数据及模型对其形制和工艺予以集中收藏,目的是把全市有历史文化、建筑精美的传统民居和先民的智慧集中展示给子孙后世。

  近年来,不少古建筑方面的专家学者投入了大量心血,通过实地调研、田野采风、人物专访等方法,对陇南境内的古民居进行深入比较,综合建筑方案的设计,不断探索、科学研究,为陇南当地创造性地设计出了崭新的民居营造模式。

  如今,张坝古村落积极以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不断发展壮大乡村观光游为契机,以古村落保护打造为载体,以建立长效收入机制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家客栈、农家乐、农耕文化体验园及土特产营销店等设施,逐步升级成一个集游玩、观光、食宿、购物、网店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热点。

  记者手记

  留住乡音乡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提起乡村,中国人的心里总是少不了绵长的情思乡愁。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创业就业,一些地方曾出现“空心村”“空壳村”现象,一些老村落有的被空置,有的甚至破坏原貌大拆大建,传统建筑风貌自然破损,村落文化传承断代。

  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振兴”成了很多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跨过的门槛。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陇南市在张坝古村的活态保护开发利用方面,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面对空置的千年古村落,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合理地挖掘张坝古村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不仅解决了空置村落自然衰败带来的负面影响,更让千百年来中国农耕文化深层生态伦理道德和丰厚文化审美意趣得到传承。

  在保护和活态开发张坝古村的过程中,陇南市强化系统思维、整体观念,坚持科学规划设计,让村落结构与山水格局保护并重,避开了破坏性开发和低俗粗暴的商业运营模式,让古村落韵味十足。

  在省内外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团队的帮助下,陇南市挖掘村落遗存的历史感、故事感、情绪感。炭火、热茶、米酒、小吃,当地政府专注打造的每一处细节,让走入张坝古村的游客不仅能享受绿水青山小溪潺潺的静美,更能感受中国传统乡村的和谐温暖。

  做好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必须让更多农民参与其中。陇南市依托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以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为载体,以政策和环境为依托,鼓励村民回村创业、参与张坝古村保护利用,投身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集聚内生动力。

  以历史为针,以乡愁为线,张坝古村为我省古村落保护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不忘历史、不忘乡愁,深化古村落保护和活态开发工作,发展因地制宜的乡村产业模式,才能形成乡村保护、发展与振兴的良性循环。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