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养老金。
(资料图片)
香港老人欢迎特区政府加强养老投入。
(资料图片)
很多去过香港的人都对大街小巷忙碌工作的老人印象深刻。许多七八十岁的银发老人仍然退而不休,坚持赚钱自己养活自己,保安、销售、清洁工、洗碗工、物业管理员、出租车司机等岗位,老年人尤其多。有人说,这是因为大部分的港人养老积蓄不足,被迫而为。港人退休后真的没有保障吗?如果有,他们的养老金从哪儿来呢?
强积金保障大多数
据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显示,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退休保障,大都采取以下3种方式。一是由政府管理,用税收建立全民养老保障体系,比如中国内地就是此类。二是由私人托管的强制性供款计划,香港选择的就是这一种,名叫“强制性公积金”。三是个人自愿性储蓄和保险,完全就是自力更生了。目前,香港385万就业人口中,有73%获强积金计划保障,12%受其他退休计划保障,13%无需参加任何退休计划(大多为65岁以上或18岁以下雇员),3%应参加强积金但尚未参加。
香港之所以选择第二种养老制度,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关。香港很早就建立了完善的金融制度和私人财富投资管理系统,世界上90%以上的500强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基金、证券公司等都进驻香港,这为特区政府投资打理强积金提供了安全运作和稳健收益的前提。
香港的强积金从2000年起开始实行,简单说来就是雇主出薪水5%、个人出5%,存入个人户头中,由指定有资质的投资公司来打理,累积到65岁时,一次性支取本利。这笔钱是多少个人就拿多少,拿完就没了。
因此,退休生活有没有保障,跟强积金的收益非常相关。特区政府为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人设立了不同的产品模式,有的是低风险稳定增长型,有的是高风险潜在增长型。这两年香港市场行情不错,强积金表现非常亮眼,去年净回报率高达22.3%。
综合援助金兜底
对于低收入和孤寡失助老人,香港设立了专门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为他们发放援助金,以应付生活的基本需要。这是社会保障的兜底工程。
按照综援计划,援助金主要分为3类,包括标准金、补助金和特别津贴。标准金是只要满足申请条件的人都可以领取,不过不同经济和身体条件的人标准不同,比如同样是60岁以上的长者,单身人士每月可领3485港元,而有家庭的每月领到的是3285港元,残疾人士则是每月4000港元上下。
补助金则是对有特殊需求的人士进行额外补贴,比如对住安老院的老人提供院舍照顾补助金,对需要经常外出就医的老人提供交通补助金。特殊津贴包括高龄津贴,伤残津贴等。据统计,目前分别有19.7万人及48.3万人领取老年综援金或高龄津贴。
对于愿意到广东省或福建省养老的长者,香港社会福利署还分别推出了“广东计划”和“福建计划”,为他们提供现金援助,包括每月发放一次的综援标准金及每年发放一次的长期个案辅助金,每年大概是5万港元。这也是特殊津贴的一种。
自选商业险强化保障
还有一些经济上有余力的香港市民,会在年富力强时额外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或者自愿理财储蓄,强化晚年生活的保障。
特区政府金融管理局下辖的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将于今年年中推出一项“终身年金计划”,协助长者安享晚年。这一计划以65岁或以上人士为对象,投保人在存入一次性保费后可即时开始提取年金,直至终老。保费金额上下限分别暂定为100万港元和5万港元,计划首批规模约为100亿港元。劳工及福利局局长萧伟强表示,终身年金计划有助于加强自愿储蓄,为长者提供更多理财养老选择。
所以,以财政税收兜底的综援金、个人与雇主共同承担的强积金、私人储蓄和保险金,就构成了港人养老金的三大来源。总的来看,香港特区政府的养老开支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占比不算大,这其中的好处是没有背上长期大范围发放退休金的重负,弊端就是整个社会养老福利水平较低。
对于是否应建立全民退休保障体制,香港各界一直以来都在讨论,争议很大。有专家指出,虽然强积金制度的保障不是特别充分,但避免了特区政府的巨大财政支出。许多西方国家深陷福利陷阱,不得不推出延后退休年龄、增加税收等措施。香港地方小,不具备大幅增税的条件。全民退休保障体制虽然好,也是努力方向,但目前政府有顾虑,整个香港社会对是否愿意为提高福利而增加税收尚无共识,还需从长计议。
(责编:冯粒、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