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东大街上,钟楼向东约1公里处,坐落着西安饭庄(总店)大楼。2021年9月,这里新建的陕菜文化体验博物馆对外开放,通过科普展览、研学工坊、沉浸餐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多元的陕西饮食文化和人文底蕴——
1929年,西安饭庄开始营业,由冯克昌先生和社会名流集资建成。最初,名为“西安饭店”,以“陕菜正宗”和“陕西风味小吃大全”闻名于世。
1942年,冯克昌将社会名流集资款归还,形成独资经营后,改名“西安饭庄”。1957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国营餐饮企业。1958年,为了扩大经营,从西大街三道巷搬迁至东大街298号现址。
2023年6月10日下午,我和朋友路过西安市东大街的时候,专门前往西安饭庄参观这座博物馆。走进新建成的大楼,在迎面的墙壁上方,可以看到“千年陕菜 国潮之源”八个金色的大字。
陕菜文化体验博物馆 位于大楼一层西侧,分为序言篇、历史篇、贡献篇、特色篇、器具篇、礼仪篇、致远篇等,以及沉浸式影视厅、面食技法演示区、明火体验区、美食体验区、研学体验区、文创中心等。
走进博物馆展厅,先看到大量名人为西安饭庄等陕菜老字号的题字,包括“振兴陕菜”“中国奇碗”“不二碗”“三秦饮食文化地标”“天下第一碗”“秦馔独秀”“宴文宴友饺子宴,长忆长安德发长”等。
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西安饭庄 见证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曾经 接待过周恩来、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老舍、柳青等文化名流,朝鲜前主席金日成、捷克总统克劳斯等国家元首 。
1.序言篇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陕菜低调奢华有内涵。陕菜也被称为“秦菜”,历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根植于三秦大地的厚土之上,取材多样,道法自然。
陕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三大自然区。南北自然环境差异明显,拥有不同的气候和物产,形成游牧饮食文化、农耕饮食文化和山地饮食文化的融合发展。
2.历史篇
陕菜是中国饮食的源头,也是中国最古老的风味菜系。起源于西周,发展于秦汉,鼎盛于隋唐,沉寂于宋元,潜行于明清,复兴于民国,重生于当代。
陕菜的兴衰和时代变迁关系密切,从诞生起,跌宕起伏,生生不息。但是,陕菜始终以西安为中心,以关中为基础,辐射四面八方,传播经久不衰。回望千年历史,陕菜的发展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特征。
3.贡献篇
在三千多年的历史中,从宫廷菜到官府菜,从市肆菜到寺观菜,陕菜不断发展创新。西经丝路,传到欧洲;北有茶道,连接俄国;南通蜀道,影响东南亚;东达海滨,波及日本、朝鲜、韩国。
陕菜在传播过程中,吸收大量外来文化,海纳百川,包容万象。集各地特色于一席,冶百家精粹于一炉,创造出陕菜独特的礼仪文化、拼盘文化和宴会文化。
4.特色篇
陕菜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烹饪技法,讲究刀工火候,注重原汁原味。陕西人做饭擅长蒸、炒、氽、煨、烩、炖,独创温拌、炝、石烹、烀、飞火、冻、冒、泡、油泼等烹饪技法。
通过独特烹饪技法制作的陕菜,口感质地脆嫩、清爽、软烂,味道以酸、辣、咸、鲜、香为主,主味突出,滋味纯正。陕西人重视菜品的味和香,其次才是色和形,不爱摆花架子,显得朴实无华。
5.器具篇
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到隋唐时期的金银器,再到明清时期的陶瓷器,陕菜使用的器物匠心独运。这里展示了古代青铜器、金银器和陶瓷器的复制品,以及近现代银酒壶、铜火锅、木饭盒、陶罐子等珍贵实物。
在展厅的结尾处,摆放了一整套青花瓷和宫廷瓷餐具,将民间的质朴与皇家的奢华进行对比。陕菜无论贵贱,服务不同人群,既能满足达官显贵的享乐,也不排斥普通百姓的生活。
6.致远篇
改革开放以来,陕菜迅速发展,出现许多优秀的烹饪大师,为陕菜的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同时,打造一大批老字号陕菜店,包括老孙家饭庄、德发长、春发生、同盛祥、五一饭店等。
作为陕菜的领军品牌,西安饭庄相继开设集盛唐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文化、老字号特色文化于一体的数十家分店,获得“中华老字号”“中华餐饮名店”“陕西省著名商标”“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数百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荣誉。
在展厅的旁边,有开放的厨房,让大家零距离观看陕菜的制作过程。同时,在这里的展台上,摆放着代表性的陕菜样品,并且标注价位供大家点菜。参观完博物馆,然后大吃一顿,这样的体验很棒!
目前,陕菜有800多种热菜和凉菜菜品,以及1000多种面点小吃,有精雅的高档菜,有普通的中低档菜。其中,代表菜品有葫芦鸡、三皮丝、煨鱿鱼丝、温拌腰丝、枸杞炖银耳、酿金钱发菜等;代表性小吃有凉皮、饸饹、一口香肉夹馍、枣沫糊、金奖锅贴、红糖油糕等。
除此之外,还有陕北风味的手抓羊肉、羊肉冻豆腐、红焖狗肉、塞上烩菜等,以及陕南风味的清蒸鸭嘴鱼、白血海参、汉江八宝鳖、秦巴四珍鸡等。
点击下方,观看相关图文——
我是申威隆,陕西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非优秀”毕业生,著名的90后“陕西文博一哥”,被领导和同事们称为“申局”。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关中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