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人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 本部门文件 宝鸡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9-23 01:24)
文章正文

索引号:010805443/2024-00006  
发布机构: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4-05-10 16:39:14  
名称:宝鸡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有 效 性:有效   文号:  
宝鸡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3—2025年)

发布时间: 2024-05-10 16:39:14 浏览次数:次

为了深入实施“一四五十”战略,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文旅商体融合为主线,以突破都市旅游、推进全域旅游、健全支撑体系为重点,加快推动文旅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促进全市旅游产业规模和效益总体提升。到2025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400亿元,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市创建取得突破性成效,建成文化特色鲜明、旅游要素富集、服务功能完备、时尚魅力独具的文化旅游名城,为奋力谱写宝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突破都市旅游。聚焦主城区,坚持全局谋划、重点开发、系统布局,聚力实施八项举措推动都市旅游品质提档升级,构建“一核三带、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内容丰富、主题多样”的产品格局、“四季皆宜、昼夜尽美”的全时供给格局,全面塑造文化都市、生态都市、休闲都市、时尚都市品牌形象,打造全国一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1.突出核心引领。整合“中华石鼓园—茵香河—天台山”片区优质资源,以一体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集中力量打造都市旅游核心集聚区。提升青铜器博物院陈列展览水平,推动太阳市、陈仓老街消费业态和服务持续升级,设计开发“石鼓灯光秀”和周秦文化实景演艺,增强石鼓山区域游客吸引力和消费聚合力,建设宝鸡的“大唐不夜城”。推进茵香河片区整体开发,做优奥特 莱斯小镇、茂御酒店等精品项目,做精轻奢购物、城市休闲、国医养生、山居民宿等主体业态,打造国家级(康养)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审批,推动鸡峰山景区正式开园运营,建设高品质4A级旅游景区。

2.实施三带建设。打造北坡生态人文观光带,以“便捷通达、朴实耐用、道城一体、亲民惠民”为原则,高标准推进北坡绿色“宝道”建设,实施全域园林化、景观化改造,新建观景平台、玻璃栈 道等观光设施,完善康养健身、文化展示等服务功能,打造“一干多支、东西畅通”的生态人文休闲廊道,建设主客共享的城市休闲乐园。打造渭河两岸城市景观带,以渭河文化、诗经文化为载体,讲好宝鸡渭河故事。统筹规划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坚持景区化标准扎实推进主城区渭河生态修复、绿化美化、滩区整治等,因地制宜建设亲水平台、休闲步道、运动公园、文化驿站等设施,把渭河两岸建成堤固、路通、水清、岸绿、景美、业兴的“城市中央会客厅”。打造南山户外运动休闲带,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发挥秦岭北麓市区段自然资源优势,围绕户外徒步、山地运动、团建研学、避暑度假等生态旅游需求,分区分级构建风景廊道、徒步绿道、休憩驿站、露营营地等服务系统,形成环线贯通、绿道畅通、驿站连通的立体化运动休闲空间。

3.强化多点支撑。推进旅游资源提质扩容,推动大水川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九龙山、西府天地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北首岭遗址公园建设、吴山景区开发和钓鱼台景区改造,提升金台太极源、大唐秦王陵、大散关、炎帝陵等景区品质,建设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推进融合业态发展,打造长乐塬抗战遗址公园国家级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支持吉利汽车、青岛啤酒等创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推进绿丰源农旅融合示范园、晁峪田园综合体等建设,提升玉池公社、长孙故里、南由古城、赤沙农耕民俗园等城市近郊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质量,培育一批A级乡村旅游景区。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新建宝鸡秦腔博物馆,规划建设渭河数字博物馆、工业博物馆、民间社火博物馆、宝鸡铁路博物馆,提升改造北首岭博物馆、长乐塬工业遗址博物馆,出台博物馆运行奖励办法和非国有、行业博物馆建设扶持办法,优化完善全市博物馆体系。

4.优化街区布局。坚持品质第一、错位发展,对标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和示范步行街评价体系,建设提升一批特色街区,引领消费升级,形成聚集效应。以“太阳市—陈仓老街—羽阳里”为主轴,丰富餐饮美食、文化创意、旅游演艺业态,发展潮流、美拍、创意等消费场景,打造都市美食休闲时尚街区。优化西府老街美食、非遗、民宿等功能业态,传承保护老字号,培育特色网红店,打造西府文化传承体验街区。以青岛啤酒工业旅游基地为依托,建设啤酒博物馆、生产工艺展示区、创意啤酒休闲区等,打造啤酒文化主题街区。以“国潮”元素为主题,推进唐潮商旅文体融合项目,打造文旅商体融合示范街区。推进经一路、新民路省级特色步行街建设,积极引进有品牌、有市场的商户企业,丰富消费业态,打造特色商贸休闲街区。提升凤凰印象雍城集市、宏欣国际步行街建设品位,突出市井味、潮玩味,以创意营造氛围,以互动提升体验,打造时尚网红潮流街区。

5.丰富夜游产品。指导理想共创文化产业园、西府天地、长乐塬、炎帝影视基地等园区景区积极开发沉浸式剧场、光影秀、水幕电影等夜间游览项目,改造提升南站广场音乐喷泉和市区渭河桥梁亮化。依托青铜器博物院,举办夜间展览、文创市集、读书分享、小型演艺等“博物馆奇妙夜”主题活动。延长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美术馆夜间开放时间,推进宝鸡大剧院、音乐厅常态化演出,开展“周末音乐剧场”、“夜晚话剧”、“街头艺术”等惠民演艺。实施公共体育场馆亮灯计划,举办街头篮球、笼式足球、荧光夜跑、广场舞等夜间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特色酒吧、24小时书店、深夜影院、地摊夜市、后备箱集市等健康发展。整合文旅商体等领域扶持政策,常态化开展夜间促消费活动,大力支持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创建。

6.塑造特色品牌。以宝鸡文化旅游节为载体,整合各方资源,围绕引客聚客,突出主题定位,高水平举办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节庆品牌。采取一主多点、市县联动方式,持续办好宝鸡(青岛)啤酒音乐美食节。以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为依托,规划建设标志性园林景观公园,积极申办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挖掘“青铜器之乡”文化资源优势,开展青铜主题美术作品全国巡展、青铜器文物外展、青铜仿制品及文创产品展销等对外交流活动,打磨提升大型原创舞剧《青铜》,创排《青铜神韵》、《青铜铸》等主题剧目,积极走出去巡演展演,打响“宝鸡青铜”特色文化品牌。围绕炎帝祭祀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以行业协会、民间组织为主体,策划举办省亲祭祖和姜炎文化交流活动,提升炎帝故里文化标识影响力。结合渭河景观带建设,举办环渭河马拉松赛,打造“宝马”品牌赛事。坚持高水平策划、新创意引领,办好“百合杯”乒乓球大奖赛、“九龙山杯”马拉松赛、金秋菊展、春季赏花节等各类赛事和活动,构建“一季一节会、月月有活动”品牌体系,提升宝鸡知名度和美誉度。

7.畅通旅游线路。开展都市旅游线路“织网”行动,全面提升旅游通达性和便捷度。新建宝鸡南站游客集散中心,拓展火车站、汽车站等客运枢纽旅游服务功能,加强景区、街区、商圈旅游咨询服务点、导览标识牌、旅游全景地图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都市旅游公交线网,增开常态化旅游公交专线,统筹淡旺季需求开通临时公交专线。加强旅游线路设计,以文脉、山脉、水脉、交通干线等为经络,推动景区景点串点成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针对不同时段、不同客群、不同出游方式,设计发布“玩转宝鸡”一日游、两日游、多日游线路,推出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人文研学、美食体验、房车露营等系列短程旅游产品。根据节假日客流特点和需求,精准安排运力资源,加强市区重要节点的通行秩序管理,做好旅游交通组织、安全保障等工作。

8.建设旅游城市。坚持以文塑城、以旅兴城,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十大行动,把宝鸡文化旅游元素和符号融入城市肌理,加快推进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改造,新建一批广场绿地、小游园、口袋公园,实施道路标牌、灯箱广告、环卫设施、公共厕所等微改造、精提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统筹推进旅游城市形象塑造,加强火车站、高铁新城、行政中心等片区风貌建设,“一街一景”开展金台大道、高新大道等主干道改造,在城市“三边一口”等节点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彰显宝鸡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和标识标志,促进产城景深度融合。科学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以渭河为轴线,整体提升一河两岸亮化品质,构建结构明晰、分区合理、明暗有序、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亮化体系。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完善古建筑、古街、古树、老厂房、老校区、老居住区保护名录,改造中山路、马道巷、火车站广场、炎帝园等文化主题街区和公园。挖掘清姜片区工业遗产,在保持原有外观风貌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凸显三线建设、西迁精神的工业文化体验区,展示城市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适应旅游组织散客化、旅游消费休闲化新趋势,持续健全旅游配套服务,加强客运、餐饮、住宿、商贸等涉旅行业管理,推进城市驿站、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游、精致精美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二)推进全域旅游。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在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供给提升、全域系统营销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各县(区)文旅资源禀赋和独特人文风貌,以打造“八个一”为重点,推出一批个性特征强、亮点卖点足的特色产品和项目,实现县域旅游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1.提升一批优质景区(度假区)。推进太白山旅游区、法门文化景区转型升级,重构运营模式、丰富业态供给、增强游客体验,提升5A级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和美誉度。加快关山草原景区、周文化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步伐,推动凤翔东湖、灵官峡、千湖湿地公园、水城·三国小镇等4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进嘉陵江源、岐山周文化等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申创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做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龙头产品,增强我市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到2025年,实现高A级旅游景区县(区)全覆盖,全市力争建成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20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乡村旅游类A级旅游景区5个。

2.推出一桌特色美食。大力发展旅游美食产业,挖掘地方餐饮文化,传承和发展名菜名宴、名特小吃,创新西府传统宴席,推出一批地域美食品牌,壮大餐饮经济,讲好宝鸡美食故事。支持镇村依托当地农副产品和风土民俗,开发一批特色农家菜,培育一批金牌农家乐。各县(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在2023年底前打造一桌地方特色美食,以小餐桌撬动旅游大消费。

3.建设一批品质酒店。加大高星级旅游饭店建设和培育力度,2025年底前,每个县(区)至少新增一家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品牌酒店和专业管理团队,持续加强文化主题酒店、休闲度假酒店和快捷连锁酒店的建设力度,推动特色民宿、森林木屋、帐篷营地等非标住宿业有序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住宿服务水平。

4.建成一条精品街区。以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和示范步行街为目标,新建或提升一批产品供给多元、基础设施完备、服务管理规范的特色街区,满足游客休闲消费需求。2024年底前,各县(区)围绕文创集市、特色古镇、精品夜市、餐饮美食、娱乐购物等业态,至少打造一条旅游氛围浓厚、彰显时尚活力的精品街区。

5.创排一台演艺剧目。持续推进“县县有演艺、一县一精品”工程,整合文艺院团、表演团体、演出场所资源,加强本土题材精品文艺创作,努力打造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有口碑的优秀演艺剧目。2024年底前,各县(区)分别推出一部展示地域文化、展现时代精神的常态化演出剧目或旅游演艺,以精品演艺聚人气、展形象、塑品牌。

6.开发一套文创产品。以构建“西府有礼、宝鸡好礼”特色旅游商品体系为目标,立足县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非遗民俗、风物特产等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2023年底前,各县(区)要开发一批有文化、有市场、质优物美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

7.打造一组宣传矩阵。根据自身地域文化、独有资源和发展定位,2023年底前,各县(区)要推出一句县域旅游宣传口号,制作一部旅游宣传片、一首主题歌曲,策划设计一套旅游攻略、精品线路,建立一个新媒体宣传平台,推出一个特色节会活动,不断丰富旅游宣传产品体系,系统构建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

8.组建一个平台公司。2023年底前,各县(区)分别组建成立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运用市场化机制,统筹推进投资融资、项目建设、产品开发等业务开展,实现文旅资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集约化、专业化管理,通过平台公司盘活带动县(区)文旅产业发展。

(三)健全支撑体系。坚持系统观念、品质思维,围绕匹配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快构建宣传营销、公共服务、智慧旅游、市场监管和安全保障“五大体系”,推动旅游产业实现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1.健全宣传营销体系。坚持统筹营销,市财政每年列支文化旅游宣传营销经费2000万元,各县(区)每年投入宣传营销经费不少于500万元,按照“政府主导、市县协同、企业参与”的思路,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资源和产品营销推介,持续打响宝鸡文旅品牌。以“看中国·来宝鸡”城市整体形象宣传语为统领,以“游宝鸡、赏山水、知古今、品美食”为主题,针对不同时节、不同群体推出不同版本的宣传产品,策划实施一批春赏花、夏避暑、秋赏叶、冬泡泉等季节性主题活动,聚焦主要客源市场开展定向精准推介。线上线下相结合,广泛运用新媒体、短视频、线上直播等方式开展创意营销,通过做大线上“流量”带动线下“留量”的快速提升。深入实施“引客入宝”行动,加快推进西宝一体大旅游圈建设,加强陕甘川宁等毗邻地区交流合作,持续巩固省内一级客源市场,深挖高铁沿线城市二级客源市场,开拓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一线城市三级客源市场。

2.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交通网“快进慢游”功能,加快干线公路与景区道路连接线及乡村旅游重点道路建设,完善骑行专线、登山步道、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交通驿站等旅游交通设施。一体化推进交通标识系统和旅游导视系统建设,将3A级以上旅游景区、度假区、风景名胜区逐步纳入全市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交通标识体系。开设跨县(区)相邻重点景区间的旅游公交专线,推进3A级以上景区公共交通全覆盖。优化景区服务设施布局,科学规划游客中心、停车场、内部交通、旅游厕所、导览标牌,加强老年人、残疾人等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制定《宝鸡市旅游服务规范》,推广服务质量承诺制度,开展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测评,动态发布游客满意单位名录。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和管理,实施导游职业素养研培计划和“金牌导游”培养项目。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和专业素质。

3.健全智慧旅游体系。加快市县一体化智慧旅游平台和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完善信息咨询、线路定制、分时预约、流量监测、导航导览、点评分享等功能,打造综合性旅游智慧平台。提升景区、度假区等各类涉旅区域5G网络覆盖水平,推动4A级以上景区普及在线预订、智能导游、语音导览、智能找厕、智慧停车等数字化服务。引导文化场馆、文娱场所、景区景点积极开发数字化产品,支持旅游直播、旅游带货等产业发展,大力培育云旅游、虚拟展示、沉浸式体验等前沿业态,发挥互联网精准推送优势,广泛引导线上客群转化为实地体验和线下消费。

4.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完成“同城一支队伍”整合,推进市县两级执法队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机制,重点整治虚假广告、欺客宰客、恶性竞争等易回潮反弹问题,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加强旅游投诉数据分析预警,制定市场主体“红黑榜”和企业信用联合惩戒制度,以解决投诉问题为导向助推服务质量提升。持续举办“文明旅游·为宝鸡加分”实践活动,加强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广泛开展文明引导劝导,传递文明旅游新理念、新风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与行业治理。

5.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落细落实旅游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完善文旅、公安、交通、应急管理、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的旅游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要设施设备、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及高风险项目的安全监管,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畅通旅游安全风险预警发布渠道,加强灾害事故和涉旅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对,组织开展突发灾情、设施停运、游客滞留、恶劣气候等情况的应对演练,调整完善应急预案,增强旅游安全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发展,抢抓市场回暖、消费复苏机遇,不断提升行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宝鸡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承担组织协调、督促落实等工作。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研究部署、狠抓落实推进,分管领导要主动靠前、积极作为,凝聚大抓旅游的工作合力。市级相关部门要树牢“一盘棋”思维,强化责任、紧密配合,形成市级统筹、县(区)主抓、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政策支持。市财政每年列支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品牌建设、宣传营销、产业融合、人才培育等重点工作。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分别设立不少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建立重点项目建设激励机制,对投资规模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优质旅游产业项目,通过一事一议给予相应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统筹用好以奖代投、专项债、政府贴息等手段,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和各类产业基金投资旅游产业。支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合理扩大信贷产品规模,保障产业资金供给。

(三)强化改革创新。组建成立宝鸡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全市文旅资产、资源等要素,打造集旅游资源开发、资产经营、旅游金融、综合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平台公司。持续优化国有景区管理体制,主动对接国内外优势文旅企业,引进项目投资和经营理念,实现优质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推动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将“+旅游”内容纳入农业、林业、商务、体育、医疗康养等专项规划之中,发挥综合联动效应。实施人才兴旅计划,加大旅游管理、营销策划、创意设计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常态化开展旅游产业人才培训,采取校地联办、专题辅导、交流学习等方式,培育一批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

(四)强化统筹推进。建立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将旅游发展核心指标纳入对各县(区)和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定期组织重点项目观摩调度活动。每年举办全市推进全域旅游“八个一”评比展示大赛或擂台赛,综合评定优秀、良好两个等次,分别给予县(区)相应资金奖励。各县(区)要强化属地管理,夯实工作责任,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各项保障,确保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高质高效推进,努力营造县域旅游发展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定期通报进度成效,对工作不重视、推进滞后等问题进行重点督察督办。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