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牧场游记
作者:姚增战
今年初夏时节,我与省三秦文化研究会的同志就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到陇县关山牧场调研。过去在宝鸡工作期间,笔者曾经到过这里,因为时间关系来去匆匆,没有更多的了解。这次故地重游,有机会深入景区游览和听取介绍,令人耳目一新,对这里过往和今世有了新的认识。
关山牧场地处关中西部陇县境内,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接壤,山林总面积有104万亩,其中草地面积35万亩,是我国西北地区具有典型欧式风格的高山草甸旅游景区,有“皇家牧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之称。关山牧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远古时期,加上后来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了关山牧场独特的地形地貌,这里山峦起伏,水系甚多,草木丰盛,牛羊马遍地,随处可以领略到“陇坂满目沧桑,唯有关山媚秀”的绮丽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秦人先祖非子曾在这里为周朝养马,因为“马大蕃息”,功绩卓著,被周孝王封邑在今陇县牙科乡磨儿塬上。后来,秦襄公护驾周平王迁徙洛邑,秦国在汧邑(今千阳境内)建立都城长达十四年之久,随着秦人实力的增强,在多次与犬戎的战争中获胜,使疆域面积不断扩大,陇西地区逐渐成为游牧民族向农耕文明转化的过渡地带。可以说,秦始皇能够完成统一中国的千秋大业,与先秦时期包括关山、千河流域在内的宝鸡地区近三百年创业发展有着很大关系。汉朝初期经过“文景之治”使国力增强,表现在军事上实现了由步兵为主向骑兵为主转变,提高了大范围机动作战能力。朝廷通过各种渠道从中亚西亚诸国购回良驹种马,在关山牧场饲养繁殖,最多时达到30多万匹。汉武帝几次派卫青、霍去病率兵平定匈奴,都是先在这里征调战马,经关山向西北方向出兵作战,最后凯旋而归。
秦以后,这里在很长历史时期,都是向西出关的重要驿站,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唐朝在这里设牧马监,养马屯马数量甚多,保持着良马繁殖基地的重要地位,为维护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后人常说的汉唐雄风,其中就包含着这里养育的战马雄姿。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这里设立关山马场,引进国外的良种进行杂交改良,培育出“关中挽马”作为军队的战马。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陇县关山牧场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陇山和千河流域不仅是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汉文化形成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历史上记载着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李世民等几代皇帝都来过这里巡游和狩猎,历史上也有不少文人学士来这里观光旅游,以关山、关山月、关山雪为题,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传承关山牧场的历史文化,由王宏、王家奇编剧导演、曹铁虎出资编排演出的《大秦关山》,根据秦人先祖非子在关山牧场为周朝养马建立功绩的历史故事,经过艺术加工编排的大型马剧,通过数十名藏族演员骑在汗血宝马上动人心魄的精彩表演和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秦人先辈面对犬戎肆虐和狼群侵扰的恶劣环境,顽强抗争、艰苦创业的过程,再现了古关山牧场群山环绕、草木丰盛的自然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场景,使游客在欣赏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之中,感受到了大秦帝国奋发崛起的悲壮历史,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体现了关山牧场旅游景区浓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来这里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