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内蒙古是祖国北大门,沃野千里,田畴万顷。“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也是内蒙古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的关键抓手。内蒙古牢记嘱托,实现种粮上亿亩,养畜过亿头,2023年有信心实现连续20年丰收佳绩,是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
为了生动讲述乡村振兴的内蒙古故事,央广网内蒙古频道联合内蒙古乡村振兴局于8月15日正式启动《“丰”从草原来》大型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深入采访了15个脱贫旗县,以百姓生活展现时代风情,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图景,生动解读内蒙古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多角度诠释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百姓因业而兴,因产而富的幸福故事,描绘出一幅北疆大好河山,粮丰物阜的美好场景。
央广网巴彦淖尔10月23日消息 番茄别名西红柿,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番茄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二。我国每出口10桶番茄酱,就有6桶来自巴彦淖尔。番茄产业已成为巴彦淖尔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16.5万亩,产量100万吨以上,产品远销美国、意大利、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五原县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葵花种质资源本土化为基础,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富民强县之路。
五原县,作为巴彦淖尔市的一份子,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黄金路”。作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地上无山、地下无矿,最大的资源就是黄河水润泽的230万亩水浇地,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宝藏”。22.48万各族干部群众?哿ν?模?褚饨?。?雷ァ昂犹坠嗲??⒄瓜执?┮怠钡戎卮蠡?觯??迸┮荡笙亍⑾绱逭裥恕芭磐繁?保?芰ζ仔次逶?执??ㄉ枵感缕?隆?022年,粮食种植达到80.37万亩,粮食产量突破10亿斤。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全力创建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动本地名优特农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借着这股东风,“品质五原”黄柿子、葵花也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
“柿柿”如意华丽蜕变
五原黄柿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特产。据《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子志》记载,五原县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种植黄柿子,是多年流传下来的乡土品种。
五原黄柿子沙甜可口(央广网发 付晓龙 摄)
五原黄柿子属茄科,是五原县的地方特色品种,该品种平均果重200—250克左右,颜色金黄,个大肉厚、含水量少、沙甜可口,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五原黄柿子越来越被大众认可,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借助品牌效应销售面也越来越广,身价水涨船高,供不应求。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五原黄柿子”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9年12月17日,“五原黄柿子”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五原县处在河套平原内,土壤类型主要有灌淤土、盐土、风沙土、碱土、潮土和新积土。灌区的主要耕作土壤是灌淤土,其表土层为壤质灌淤层,耕作性好,含钾量高,对黄柿子生长有利。此外,五原县水源充沛,黄河流经河套平原345公里,为五原黄柿子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近年来,五原县立足发展实际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黄柿子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柿子汁”的绿色全产业链发展之路,让黄柿子成为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如今,黄柿子成为农户眼中致富的“金疙瘩”,亩产可达5000斤,每亩收入可达12000-15000元。2022年,五原黄柿子年总产量为1.5万吨,年产值达6000万元,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黄金路”。
黄柿子成农户致富的“金疙瘩”(央广网发 曹新林 摄)
给远在他乡的人一颗黄色的西红柿,他一定会惊喜于多年未尝的儿时味道,同时泛起乡愁的眷恋。处于黄河主灌区之内的五原,有着阴山南部黄河冲击平原的优质土地资源,古语有:“黄河百害而唯富一套”的说法,肥沃的土地加上精细的种植,使这里的农产品有着意想不到的品质。当别人在考虑水肥的时候,这里的农民已经在研究土地的各种微量元素。黄柿子在五原人民用心的培育和精细化种植下,味道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2019年12月17日,"五原黄柿子"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五原黄柿子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20-30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6%,总酸(以柠檬酸计)含量为0.4-0.65克/100克,同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有促进消化、抑制多种细菌的作用。
有人奔赴千里,只想亲手摘下,并现场品尝一下原产地黄柿子的特色。而今,带着金色光环的五原黄柿子,坐上飞机、高铁走上了大城市的饭桌。城里人第一眼看到它就引来了胃蕾的蠕动,往往等不及烹调便直接食用。也可拌白沙糖做凉菜,用五原葵花籽油搭配炒鸡蛋,味道更加浓郁。现在,当地人已经开发出更多食用方法。黄柿子火锅在突然之间出现在城市里,汤料、饮品、柿子干等深加工产品开始走上中国人的餐桌。
汤料、饮品、柿子干等深加工产品颇受消费者青睐(央广网发 刘九维 摄)
目前,五原黄柿子种植从温室大棚到拱棚,再到大田种植,上市时间从4月中旬一直延续到翌年元月,基本实现了四季生产、全年供应。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五原黄柿子、柿子汁依托河套电商产业园、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自营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乘着“互联网+”的强势东风,卖向全国各地。实现销售额大幅上涨,推动了黄柿子产业持续发展,扩宽了产品销售渠道,使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黄柿子真正实现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柿子汁的华丽蜕变,走出一条绿色全产业链道路。
五原葵花一举夺“葵”
背靠阴山,夜枕黄河,这里的人们最喜欢金灿灿的太阳,他们努力接收太阳信息,用汗水和笑脸迎接土地的馈赠。一边是金色的黄柿子,另一边又是太阳般灿烂的葵花。
原产南美洲的向日葵,现在是内蒙古五原的特产,全国每7粒葵花籽就有1粒来自于五原。
向日葵种子叫葵花籽,具有降血脂、健脑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炒制之后当零食食用。榨出的葵花籽油是优质食用油。
葵葵向阳(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五原县种植葵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1972年,巴彦淖尔市农研所在五原县的盐碱地上种下了47亩向日葵,正式拉开了当地葵花种植大幕。
在五原县,向日葵产业是经济作物的主导产业,已形成集育种、种植、销售、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五原县位于黄河“几”字弯最北端,河套平原腹地,是“八百里河套米粮川”的核心地带。“五原”这一古地名源于夏朝,是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场所之一,秦一统天下后设九原郡,郡址在五原。到近代,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傅作义发动过“五原战役”。
如今的五原已经成为金色之乡,每到葵花盛开的季节,五原县就变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吸引着全国人民来打卡,在这里可以吸收太阳最纯正的能量,沟通来自宇宙的信息。小小的五原县,葵花年播种面积占全国总量10%以上,产量占到全国总量14%左右,交易量占全国总量16%左右。2023年,五原县种植向日葵116万亩,产量预计将突破5亿斤。是名副其实的全国葵花产业第一县。
向日葵灿烂盛放成花海(央广网发 刘九维 摄)
数据显示,五原县农民来自葵花籽的人均收入近5000元,占到总收入的40%左右。葵花籽成为五原县农业的核心产业和富民的关键产业。
农业农村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已经在全球种业大战中获得了胜利,优质葵花籽种子全面国产化,源于中国五原。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为加强本土籽种研发,五原县依托三瑞农科公司,于2015年建成全国首家向日葵技术研究院。近年来,三瑞农科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引领了中国向日葵品种杂交化和品质化两次技术革命,目前已成长为中国向日葵种子行业的领军企业,彻底打败了统治市场多年的“洋种子”。
五原县不断推进向日葵种业研发进程,本土企业主导研发上市的SH363、SH361为代表的民族杂交食葵种,开启了中国食葵产业发展的新时代,带领自主种子全面赶超国外种子,彻底取代了美葵对中国食葵种业的垄断地位,农民的种子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的向日葵种子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95%以上,将向日葵种业长期被国际种子所占领的局面一举扭转,由10年前国外占比95%以上到国内占比95%以上,实现了向日葵种子的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可控。
值得一提的是,巴彦淖尔市正式获得2024年世界向日葵大会的承办权,主会场落地五原县。通过高质量承办世界向日葵大会,将进一步增进国际间向日葵产业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我国向日葵产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五原县建成的葵花主题公园(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随着电商的兴起,五原县也拥抱信息化,搭上电商“快车”。田间地头,农民通过一部手机便将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农产品走出去,游客走进来。五原县主动融入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集中打造农耕文化游、亲子游、研学游等休闲旅游线路,吸引游客“打卡”采摘,带动的“金色”旅游业蓬勃发展。
“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五原县严守绿色底线、靶向发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纵深推进。
依靠农业现代化种植,2022年五原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2.4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18734元和11316元,增加到2022年的37611元和25680元,真正做到藏富于民。
一个小县城的粮食产量突破10亿斤,这种丰收让人欣喜,五原新增高标准农田12.6万亩,粮食种植达到80.37万亩。五原县还种植蜜瓜甜瓜、柿子辣椒、糯玉米、供港蔬菜等特色果蔬20万亩,肉羊饲养量保持在500万只以上,肉牛、奶羊、花菇等特色产业齐头并进。“五原黄柿子”“五原蜜瓜”“五原玉米”等一批土特产畅销全国,农畜产品出口额达到17.6亿元。
葵花籽畅销全国身价“水涨船高”(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依黄河而拥有的富饶土地上,五原县坚持把农牧业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头戏”,努力把传统产业做优、优势产业做特、特色产业做大,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金色五原,丰美天堂。五原不愧为“金色之乡”。春天的香瓜、夏天的葵花、秋天的燕麦、一年四季不断供应的黄柿子。每到丰收季节,田野里一片片黄澄澄、金灿灿的丰收景象流光溢彩,耀眼夺目,宛若一幅醉人的油画。五原是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塞外小城,在中国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充满了金色的希望。
策划:朱日岭 高凤义
监制:田凤元
记者:魏全民 刘欣荣(见习记者)
导演:蒋炜熙
摄制:杭盖 必力格吐
后期:米兴华
“丰”从草原来|武川变身记:阴山冷凉地成就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高地”
“丰”从草原来|高原“暖”产业 百姓喜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