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唐 李商隐
全长1132公里的嘉陵江,流经陕、甘、川、渝,贯穿南充7县(市、区)298公里,沿江两岸城镇新建高楼大厦和美丽乡村新建现代川北民居星罗棋布,绿色生态的城市景观和田园乡村的秀丽景色与近300千米嘉陵江风光相映成趣。嘉陵江将最柔美的身段、最优美的生态、最秀美的风光留在这里,滋养着两岸生生不息的760万南充人民。
近年来,南充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守好总书记立下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一政治规矩,坚定不移用好总书记开出的正确把握“五个关系”这一治理良方,坚定不移走好总书记指明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时代新路,以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开发总体规划为统揽,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扎实抓好嘉陵江流域水域岸线修复和管控。基于良好的岸线生态基础,南充市正积极推进嘉陵江风景绿道建设,全力打造国家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
一江碧水穿城过
摘要:嘉陵江南充段全长近300公里,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守护好一江清水是南充市必须扛起的上游责任。过去一段时间内,因粗犷式发展,非法采砂和违规建设破坏、侵占岸线的现象层出不穷。近年来,南充市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整改、修复和管控,嘉陵江南充段流域生态保护水平发生质的飞跃,岸线管理实现由乱到治,岸线破坏由“伤疤”变“氧吧”,优美生态造就沿江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实现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发展环境同步改善,南充市成功获评“十大舒居之城”,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大美南充”正加速呈现。
关键词:水域岸线 问题整改 生态修复 岸线管控
一、背景情况
2017年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嘉陵江流域砂石开采无序增长,砂石堆码和加工侵占岸线,冲滩拆解废旧船舶破坏岸线生态环境,各类违法违规码头现象突出。这些突出问题先后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水利部反馈,也成为河湖“四乱”问题的绝对“主角”,给南充市敲响了警钟,整改岸线生态问题、保护岸线生态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面对问题与困境,南充市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树牢高质量发展理念,把水域岸线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紧紧把握河湖长制工作任务中,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的新常态新要求,通过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河道采砂行业整治、常态化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以及河道妨碍行洪突出问题整治等一系列工作,重塑了全面系统的监管体系,厘清了河湖水域管护边界,明确了岸线功能分区,彻底整治了破坏水域岸线的顽疾,恢复了河湖岸线生态价值,成为760万南充人民期盼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最生动、最直接、最可感的注解。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划定管理开发界线,夯实管控基础
一是明确“红线”。按照中央、省安排部署,2020年底南充市完成了辖区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99条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划定总长度2546公里,在开发利用度较高的河段埋设实体界桩800余个,设立电子界桩5000个,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新闻媒体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公告。为强化岸线分区管理,先后完成嘉陵江、东河、西河、流江河和思凤溪等5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岸线开发和利用规划,划定91个保护区、138个保留区、76个控制利用区和21个开发利用区。通过这两项工作,实现了“一条红线”管控河道空间,“一部规划”规范开发行为。
二是遵守“红线”。为了充分利用好管理开发管控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河道管理范围线和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成果转换为kmz和kml格式文件导入手机卫星地图,实现疑似涉河活动现场判定,提高工作质效。主动与乡镇和住建、交通、自规、生态、文旅、农业、林业等部门共享划界成果,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报增开发、岸线生态修复、涉河活动以及建设项目审查等工作的基准线和硬指标,在部门和企业中形成了“知道红线、理解红线、遵守红线”的工作格局。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据河道管理范围线和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提前征询、主动报审各类涉河活动和建设项目,各类未批先建、乱建乱占的违法行为显著减少。
三是保护“红线”。为确保河道管理范围线和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得到强有力的执行,南充市人大于2021年制定了《南充市城市景观风貌保护条例》,用法规的形式明确岸线开发利用应遵守河道管理范围线和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保持健康自然河岸。正在审议的《南充市〈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中,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部门关于加强河湖岸线保护、严格控制岸线开发建设、促进岸线合理高效利用的责任。
(二)整治水域岸线顽疾,恢复生态本色
一是彻底整治采砂乱象。南充市以推进砂石国有化改革为突破口,以县(市、区)为单位对国有砂石资源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河道采砂主体由112个减少至6个,取缔各类涉砂船舶491艘,采砂船削减率73%、吸砂船削减率100%,按照“违规侵占岸线的一律搬离”的要求,拆除非法砂石堆码场547处,拆除砂石加工设施403台,全市砂石堆码场及加工厂全部退出嘉陵江河道管理范围。
嘉陵江仪陇县段岸线修复影像对比图
二是坚决取缔非法码头。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通过“依法取缔一批、规范提升一批、专项整治一批”,共清理非法砂石码头占用河道岸线52.7公里,取缔非法码头48座,规范提升并完善手续12座,嘉陵江南充段河道管理红线范围内非法设置码头问题得到强力整改。按照《南充港总体规划修编》,重新规划嘉陵江干线砂石码头岸线17处,较2017年底的125处减少了86.4%,砂石码头岸线总长12.85公里,较2017年底的28.351公里减少了54.7%,河道砂石码头装卸作业更加规范有序。
三是批次清理“四乱”问题。2019年-2022年,南充市以河道管理范围线为依据,分批次整治中省反馈河湖“四乱”问题160个,整治自查“四乱”问题60余个,排查整改碍洪突出问题2处,整改完成率100%,拆除各类违建141.4万平方米,各类侵占破坏水域岸线的乱象得到根本遏制。
嘉陵江嘉陵区段生态湿地公园影像对比图
四是加快实施生态修复。通过岸线修复、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和湿地保护修复,共恢复嘉陵江岸线56公里,复绿面积达3000余亩。按照“还岸于民”的核心宗旨,南充市建成嘉陵江绿色生态走廊24.9万亩,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限结合,先后建成13座沿江生态湿地公园,过去的荒岸弃滩华丽蜕变为了湿地公园,鸟语花香、一步一景,成为市民休闲地、城市会客厅。
(三)构建全面监管体系,规范岸线秩序
一是建立多维式管护网络。依托河湖长制机制,建立“河长+河道警长+河道检察长+记者河长+民间河长”的监管责任网,通过巡河检查、公安巡防、检察协作、媒体监督和群众共管,形成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河湖水域岸线管护格局。特别是充分发挥2611名乡、村级河长“末梢神经”作用,第一时间发现、报告违规侵占和破坏水域岸线行为,保证了问题处置的时效性。坚持目标和责任导向,始终将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工作纳入各年度总河长令和河湖长制考核细则,通过目标管理和考核指挥棒的方式进一步强化监管责任落实。
二是建立横向式协作体系。会同相关部门和毗邻市州先后制定《河道采砂管理合作机制》《关于检察机关与河长制办公室在公益诉讼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试行)》《跨市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和《嘉陵江生态环境资源公益保护行动纲要》,定期组织开展协调会议和联合行动,有效消除了部门之间责任盲区和区域之间管理盲区,切实增强了河湖水域岸线监管合力。
三是建立随机式检查机制。建立中央和省、市审批的涉河建设项目清单,定期组织行业专家开展事中事后“双随机”检查,对县级审批项目定期进行随机抽检和方案复审,严防水域岸线少批多占、批而不建和批建不符。结合遥感卫星图斑复核工作,将1059个码头工程、跨江设施等7类涉河建设项目全部进行入库登记和卫星底图标记,同时将涉河建设项目信息入库作为涉河建设项目审批意见的重要内容,进一步确保了库内项目动态更新。
河湖水域岸线视频监控平台
四是建立立体式监管体系。水务、公安、交通、生态、自规等部门共同组建多部门动态参与的执法队伍,常态化开展涉水巡查执法,近年来共查处各类违法行为219起,处罚金额644.58万元,铲除涉砂黑恶势力团伙3个,始终保持对涉水非法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坚持“人防+技防”,通过组织记者河长巡河暗访,购买第三方巡河服务和无人机巡查服务,对破坏岸线问题做到了早发现、早处理。设置沿江高清视频监控点位384个,实现对嘉陵江等重要河流的问题高发易发河段和整改易反弹区域24小时监控全覆盖。近年来,通过技防手段,制止破坏岸线和非法采砂行为84次,配合执法取证12次,各类违法行为查处、打击的时效性显著提高。特别是对以往监管较为困难的“蚂蚁搬家”式砂石盗采打击效果明显增强。
三、经验及启示
(一)以上层设计为统揽,谋划岸线保护“一张图”。南充市委、市政府以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开发总体规划为统揽,对照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的目标与要求,相继开展河道砂石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等工作,系统实施嘉陵江流域“点、线、面”水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推进嘉陵江风景绿道建设和国家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蓝图一步步走向现实。
(二)以规范建设为导向,下好岸线整治“一盘棋”。坚持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系统排查整治嘉陵江岸线侵占行为。市级相关部门围绕水域岸线管护这一嘉陵江保护的中心任务,通过涉河建设项目监管、码头规范化建设、尾矿生态修复、消落带治理、绿色走廊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幅度改善河湖水域岸线面貌。沿江县(市、区)围绕“印象嘉陵江·山水南充城”总纲,实施一批接地气的江岸风貌整治和打造项目,形成“印象嘉陵江,各地有篇章”的喜人态势。
(三)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织密岸线管控“一张网”。依托河湖长制机制,充分发挥党政河湖长统筹、协调、监督、指导作用,有效消除部门、行业和区域间的责任盲区和管理盲区,切实增强了河湖水域岸线监管合力。通过建立“河长+河道警长+河道检察长+记者河长+民间河长”监管责任网、购买社会化服务、完善监管机制等举措,全方位、多层面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护。坚持强化“技防”建设,运用无人机、沿江视频监控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手段,提高巡河护河工作质效。